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内部网站 | 中国科学院  
站内搜索:
电子邮件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西藏高原生态环境与发展研究室
西藏生态环境与发展研究室
打印 字体: 关闭

1.研究室简介:

  西藏生态环境与发展研究室以高山环境演变与调控为总体目标,围绕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高原隆升、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三大背景下的高原高山环境、高原高山水文、高原高山生态、高原生态经济研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高原高寒区域环境演变、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单元。

2.学科定位:

  以高原山地学为统领,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生态安全屏障理论为指导,重点发展高原山地环境学、高原生态经济学、高原山地水文学、高原山地生态学等学科的建设。

  

   

3.主要研究方向:

 1)高原山地学与生态安全屏障

  #高寒生态系统屏障功能关键阈值

  #高原环境演变与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尺度效应

 2)高寒生物与高原环境调控

  #高寒物种对极端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

  #高原环境演变信息的生物反演方法与技术

 3)冻融侵蚀作用与高原环境演变

  #冻融侵蚀作用的特征与机制

  #冻融侵蚀作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4)高原水文与水资源调控

  #高原水资源、水环境变化及其影响机制

  #高原典型流域水循环过程

 5)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寒脆弱环境下人地关系结构、功能与地域系统的优化

  #高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与系统调控

4.主要学术成就:

 1)提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理论体系,编制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9218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该规划。

 2)建立了主要草地类型信息提取的新方法及草地退化遥感评价模型,首次提出了毒草识别关键技术,构建了西藏退化草地评价理论与方法。

 3)提出了冻融侵蚀区界定方法和冻融侵蚀强度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4)开展了西藏高原高寒环境条件下生态敏感度、稳定度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揭示了生态环境脆弱度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

 5)揭示了西藏高原人口负荷与生态承载的互动过程,建立了基于“稳定发展与波动态势”的高原生态承载力模型,模拟了西藏高原的资源利用方式、人口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粮食安全,揭示了高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

 6)获得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共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07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篇,CSCD收录论文78篇。

5.科研队伍:

  逐步形成34个学科组和大约1020人左右的稳定西藏研究科研团队。根据研究方向与学科发展,有选择地引进人才;利用现有的合作渠道,吸纳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层次流动科研人员。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专 题 更多>>
友情链接
 
蜀ICP备05003828号 2007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228816 电子邮件:sdb@imde.ac.cn | 流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