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内部网站 | 中国科学院  
站内搜索:
电子邮件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山地水文与生态研究室
山地水文与生态研究室
打印 字体: 关闭

  山地生态与水文研究室(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为成都山地所的创新科研单元,现有固定编制18人,客座和辅助人员15人。包括科研体系和观测实验体系。本研究室的使命是探索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物质循环,发展生态水文学。

  山地生态与水文研究室的科学研究和野外观测两大体系如下:

青藏高原地势剖面图

  野外研究平台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位于贡嘎山东坡海螺沟,距成都360km左右,主要由磨西基地站(1600m)、亚高山观测站(3000m)和成都分析测试中心组成。

  站区建设用地14亩,工作实验用房1150平方米,生活用房300平方米,试验示范地300亩。野外观测、化学分析、计算机等仪器设备共计35套,森林观测样地4块,径流观测试验场2处,自动气象站4套,Li-6400光合测定系统1套,林区自动小气候梯度观测系统1套,30米观测铁塔1座,水文观测站4处,并设有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实验室

  发展目标

  以山地生态和流域水文学问题为核心,开展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在全球变化的山地生态系统响应、生态水文效应方面取得理论进展,并在长江流域以及其他重大工程水环境安全与保护方面取得具有影响的科研成果;经过5-10年的发展,在山地生态与水文科学领域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山地生态与区域生态水文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

中国区域大气本底观测实验室

  

  

  研究方向

  根据上述国家需求与研究所创新领域,结合国际上热点学科发展趋势,拟定研究室学科发展方向为:

  1.全球变化下山地生态系统的响应与反馈     

  

  (全球变化生态学问题)

  2.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与生态效应

  (典型生态系统演变与功能问题)

  3.山地集水区生态水文学与流域水环境安全

  (山地生态水文学问题)

  4.河流开发的环境影响与流域生态-水资源安全决策

  (流域水环境安全问题)

  在研项目

  国家973项目:

  长江流域生态与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森林水文效应的流域尺度作用

  江河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水文效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三江流域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关键技术与示范

  中科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的生态水文效益

  野外监测

  常规气象:气温、气压、降水、风速、风向等

  水文水分:小流域水文过程,主要森林类型的树干径流,地表径流监测和水样采集、成份分析等

  土壤监测: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凋落物凋落量等

  生物监测:主要群落类型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生长量和营养元素分析等;以及森林动物调查纪录。

  大气本底: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含量,大气污染成分要素,大气微量气体元素。

  

土壤植物样品处理室
林业恢复试验示范基地
高山水文测流堰
森林区林下土壤蒸渗仪
森林区林下土壤蒸渗仪
分布式森林水文模型(DFWHM)界面

  科研队伍

  固定科研人员1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生3人。

  研究创新

  森林演替的过程与机制

  分布式森林水文数学模型

  森林光合与水分耦合机制

  

  学术进展

  在对西南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亚高山不同森林的演替规律,建立了西南森林更新竞争演替的数学模型GFSM,以此为基础,结合我们提出的分布式森林水文模型DFWHM和改进型的Pnet-DNDC模型,实现了土壤-森林-大气系统水分循环模拟及C/N平衡和释放的定量计算,为西南地区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工程评估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代表性成果

  森林生态系统演替机制及其数学模型

  森林生态效应评价及预测

附件下载
相关新闻
  通知公告 更多>>
专 题 更多>>
友情链接
 
蜀ICP备05003828号 2007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228816 电子邮件:sdb@imde.ac.cn | 流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