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泥石流研究室概况
泥石流研究室成立于1973年,研究工作始于1964年,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学科规划建立的专业研究机构,主要承担泥石流学科理论研究和全国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泥石流研究室致力于区域泥石流活动与分布规律、泥石流力学、泥石流防治工程和泥石流预测预报的研究。研究室编制25人,其中高、中级研究人员20人,技术人员5人。拥有国际著名的东川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多功能泥石流野外实验场和土力学实验室,以及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泥石流研究室以泥石流学科基础理论和减灾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将着重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
1.区域泥石流基本理论研究;
2.泥石流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
3.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
4.泥石流动力学研究;
5.泥石流减灾原理、减灾措施、减灾体系和减灾效益的研究。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1.基本查明了我国泥石流强烈活动区和经济开发区泥石流的危害、类型、性质、分布和分布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布局宏观决策提供了防治泥石流的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对矿山、地震、城镇、铁路、公路、航道、农田、森林等地区的泥石流、人为泥石流和山洪的成因和防治进行了研究,拓宽了泥石流的研究领域,丰富了泥石流研究的内容。对50多处危害城镇、矿山、工厂、铁路、公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农田的泥石流进行了规划和治理,保护了国家和任命生命财产的安全;
3.对重要的泥石流防治工程采用模型实验方法对各种防治方案进行比较研究,选择最优方案,既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4.对泥石流区域分异规律、泥石流形成因素、形成机理和形成过程、泥石流的分类发
展趋势、泥石流活动特征、沉积特征、静力学特征和显微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3S等新技术应用于泥石流研究中,取得了一大批资料和成果;
5.对泥石流运动规律进行了观测和试验和研究,建立了泥石流运动学经验公式,为石
流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基本设计参数;
6.泥石流综合防治工程及其理论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各类泥石流防治的既安
全可靠,又经济适用的防御体系;
7.在研究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泥石流预测预报体系,建立了多层次的不同时空尺度的泥石流预测预报应用系统,并在泥石流预测预报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山区城镇和道路泥石流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8.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前苏联、瑞典、奥地利、瑞士、新西兰、意大利等,开展了合作研究和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9.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
10.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其它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