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

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

  一、台站概况 

  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重点站,隶属于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承建并运行,站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梨树村,地理位置108°30E30°45N,海拔265m。万州站以站部和典型小流域为主要监测区,建立了地块-坡面-集水区-小流域-中流域的生态水文监测系统。 

   

  万州重点站监测布局 

   

  站部坡面监测与实验系统 

   

  典型小流域监测系统 

  1)监测目标 

  主要监测三峡工程建设、运行期间,城镇化发展与移民、农户生计改变下库区中部、近库岸流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动态变化,构建多尺度连续监测数据库,为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环境维护、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和有效的管理对策。 

  2)台站设施 

  万州重点站建有坡耕地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小流域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监测系统、气象观测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系统和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包括综合实验楼、样品理化分析室、坡耕地/坡台地径流小区、自动化降雨大厅、自然坡面径流观测场、支沟测流堰、小流域水文站等基础设施,拥有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自动采样器、人工降雨机、自记水位仪、分光光度计、土壤团聚体自动分析仪、土壤剪切仪等监测和实验设备。 

   

   

  模拟降雨系统 

   

  试验及示范系统 

  2)台站特色 

  万州站以建设绿色清洁小流域为目标,针对水库运行及移民迁建等多重扰动下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问题和移民安稳致富,开展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综合监测,构建库区生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 

  3)人员组成 

  万州重点站在岗科研技术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6人,助研8人,支撑人员2人,专业方向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写、土壤学、水土保持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农学及林学等,在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18人。 

  二、监测内容 

  万州站野外监测系统包括站部径流场和典型小流域两个单元,并在长江一级支流五桥河流域建设了由坡地径流小区-自然坡面-支沟-小流域-入库河流的多尺度监测网络,旨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开展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监测,揭示泥沙、养分流失尺度效应。 

   

  定位监测气候、生态水文要素(径流、泥沙、养分)和土壤水分、降水特征等,为坡地土--植物界面过程的生态水文过程与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跟踪监测小流域内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揭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流域生态过程耦合关系; 

  动态监测流域的土地利用与生产力变化,为三峡库区小流域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万州重点站主要监测内容 

  三、科学研究 

  1)研究定位 

  立足三峡库区,面向长江上游,重点开展库区流域水文与水环境变化研究、流域生态系统与地表过程研究、流域人地关系与调控研究,为三峡工程及库区生态与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为山区可持续发展及山地科学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2)研究内容 

  基础研究主要包括: 

  库区生态与环境变化监测与评估; 

  库区移民迁建、产业重构对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 

  农户生计与生态变化过程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 

  流域管理及实用技术主要包括: 

  库区国土功能空间优化及人地关系协调规划; 

  库区高效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集成; 

  农田施肥管理技术和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试验示范;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示范。 

  近年来,万州站依托监测、实验和示范平台,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部委专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峡库区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与调控机制研究”、“坡地边沟水土保持机理研究”、“基于水蚀过程的土壤可蚀性研究”;三峡后续工作科研项目“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效益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研究”;环保部专项“成渝城市群生态环境十年变化调查及评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与环境保育技术试验示范研究”;科技部科技开发项目“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工程的研究与示范”;西部之光项目“三峡库区名特优新林果繁育及SOP研究”、“三峡库区稻田氮磷高效利用与流失阻控技术”;重庆市重点科技项目“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工程的试验与示范研究”、“三峡库区荒溪治理模式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等。 

  3)科研成果 

  通过开展各类科研课题,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新型发明或软件著作权专利10余项,并多次荣获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科技奖励,培养青年科研人才及硕博士研究生20余人。台站试验并推广印楝生态种植技术、农田生态施肥技术、坡耕地地下地膜截水墙节水农业技术、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坡耕地植物篱农业技术和优良作物、稻田氮磷高效利用与流失阻控技术等。 

  五、联系方式: 

  1)成都本部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9号; 

  联系人:王玉宽(研究员) 

  电话:028-85230627 

  传真:028-85560893 

  2)万州站部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长岭镇; 

  电话:023-58691639 

  E-mailwangyukuan@imde.ac.cn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