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农业生态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
四川盐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盐亭站介绍 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简称盐亭站)是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土壤研究室的农业生态组发展起来的,自1975年始就在全川选点开展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典型研究,最后因盐亭县林山乡工作出色,地方政府支持,在1978年基本确定盐亭县林山乡作为试验点,此为盐亭站的雏形。盐亭站于1980年正式建站,最初依托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研究室,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盐亭站建站后的定位即确定为面向粮食安全、水环境安全保障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的国家战略需求,针对紫色土水土流失、旱地农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和农村生存环境 恶化等问题,开展了以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战略性的试验与观测研究。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盐亭站在科研和示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推出的“川中丘陵农田生态系统研究”、“旱地聚土免耕耕作技术”等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991年,盐亭站被批准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经过遴选,成为国家级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被命名为“四川盐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7年,成为水利部首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命名为“四川盐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地理位置及区域特色 试验站位于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盐亭县林山乡(105o27′E,31o16′N ),海拔400m-600m。 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7.5℃,年均降雨量826mm,无霜期290天。中深丘地貌,出露岩层为侏罗纪系上部蓬莱镇组、白垩系底部城墙岩群紫色砂泥岩。土壤为非地带性紫色土,广泛分布在长江上游丘陵地山区,面积26万多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丘陵区和三峡库区,面积16万平方公里。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人工柏树林或桤柏混交林。旱地农田作物以小麦、玉米、甘薯为主,水田以水稻、油菜或小麦为主。盐亭站代表了中亚热带四川盆地紫色土农田生态系统,区域地处中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具有特殊的生态敏感性。
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
① 坡地土壤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 研究长江上游山地土壤资源生产力及其变化过程,揭示高强度人为活动与全球变化影响下山地土壤资源的演变和时空分异规律,准确监测和预测紫色土资源演化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提出不同类型坡地土壤资源的优化利用模式,防治土壤退化,实现退化土壤的恢复重建。 ② 坡地土壤-水分-植物界面过程 研究不稳定坡地土壤与水分(径流)、植物(农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控制因素和作用机理。揭示坡地土壤利用方式和强度对土壤、水分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阐明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变规律,模拟预测坡面土壤-水-植物界面过程。 ③ 紫色土养分过程、效应与调控 研究主要生源要素(C、N、P)在紫色土的迁移、转化与平衡的过程、机理,查明C、N、P迁移转化的作物与环境效应,揭示土壤-植物-肥料-环境四者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通过农艺措施和生物学途径,实现土壤水分和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土壤集约化利用条件下施肥对环境的污染。 ④ 水土保持与高效生态农业 研究坡地土壤侵蚀过程与控制机制,建立高效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坡地生态农业与环境、生态协调的理论与技术,建立适度经营的小流域高效农林复合生态农业系统。 ⑤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 研究长江上游土壤重金属、农药和其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及其污染过程与机制,揭示主要污染物对农田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受污染土壤环境的物理化学控制和植物学、微生物修复原理和技术及其评估管理系统。 ⑥ 坡面过程的模拟与预测 研究地块、集水区、小流域和流域不同空间尺度的径流、泥沙和生源要素迁移、蓄存、转化和输移过程,查明影响因素和关键驱动机制,建立坡面物质迁移的参数集,构建水文、土壤侵蚀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经过嵌套与耦合,建立坡面水文与生物地球化学的耦合模型,模拟预测坡面土壤-水-植物界面过程。 支撑条件及服务资源 仪器设备 盐亭站共有实验室分析和野外观测仪器45台(套),主要分析仪器包括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3套、全自动表/界面张力仪、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 仪、连续流动分析仪、质谱仪等,野外观测仪器包括自动气象辐射观测系统、干湿沉降自动采集仪、水面蒸发仪、水沙自动采集系统、光合作用测定仪、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仪等,能分析土壤、生物、大气、水体等要素中C、N、P、K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含量。
试验观测场及基础设施 已建成自动气象辐射观测站、农地小气候梯度观测站、林地小气候梯度观测站、农地综合观测场、农地径流观测场、农地径流模拟试验场、紫色母岩风化-侵蚀场、 林地水沙观测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小流域水文站、人口密集农村小流域水文站、紫色土坡地养分平衡与迁移试验场、轮作制度长期试验场、坡地长期土壤、生物要素长期样地、农田施肥辅助样地等等野外设施20多项,拥有约100亩具独立土地使用权(有国有土地使用证)的试验用地,完全能够满足国家野外研究台站的长期、连续和规范观测的需要。
工作与生活用房等基础设施状况 盐亭站现有科研生活用房约2000m2,建有专门的样品保存室,用于长期试验与研究样品的保存。生活用房均配置了良好的生活必需设施(配备大容量电热水器、冷暖空调),站开设了食堂,并配有专职厨师。 实验室12间,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气象色谱仪、光合作用测定仪和多光谱显微镜等进口先进仪器设备45件,总价值50多万美元;试验区土地面积4.8km2。研究区域为完整集水区,野外观测与试验设施齐全、规范,适用于维护良好。
更多资讯与服务请登录http://yga.cern.ac.cn 联系人:高美荣 邮箱:gmr@imde.ac.cn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