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2018年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青年科学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1月4日至6日,2018年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青年科学家国际研讨会(201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or Young Scientists of the Hindu Kush Himalayan)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召开。研讨会由国科大、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以下简称“ICIMOD”)共同主办。 11月5日上午,研讨会在雁栖湖校区多功能厅开幕,约50位嘉宾和青年学者参会,其中境外学者21人,主要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国科大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ICIMOD独立理事王艳芬教授和ICIMOD总干事David Molden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吉力力·阿不都外力教授、斯里兰卡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Mohan De Silva教授等作为嘉宾也出席本次研讨会。 王艳芬在欢迎辞中对David Molden教授及各位学者的远道而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与会者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和培养优势,以及国科大9个海外联合科教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情况。其次,王艳芬用图表数据,着重介绍了国科大留学生的教学情况。其中一批优秀留学生毕业后,在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本国与中国乃至全世界国家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以后可以继续加强合作。 这是David Molden教授第二次到访国科大,他感谢国科大举办此次研讨会,感谢国科大为ICIMOD做出的贡献。他介绍,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和巴基斯坦8个国家,从东部的横断山区向西跨越3500km,经过绵延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辽阔的青藏高原,到达位于中亚的兴都库什山脉。该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是亚洲十大河流系统(阿姆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萨尔温江、湄公河、澜沧江、黄河和塔里木)的源头,为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提供了水资源。由于自然资源的跨境互联性,区域稳定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增长高度相关,区域合作在自然资源的管理和发展中势在必行,举办此次研讨会意义深远。 本次研讨会围绕“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聚焦水资源、气候变化、区域发展、生计与扶贫、灾害风险减少、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生态系统等议题。开幕式结束后,与会者被分为两组,主题分别为“环境变化与水资源灾害减少”和“生态、环境与生计”两个分会场进行学术报告与交流。 参会学者立足于本国生态环境现状,用丰富、客观的案例,详实的图表、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研究。报告结束后,参会青年学者积极建言献策,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 在闭幕式上,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国际山地中心中国委员会(CNICIMOD)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吴艳宏向参会青年学者进一步介绍了成都山地所、CNICIMOD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开展的工作以及与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相关国家和ICIMOD的合作。国科大国际合作处处长谢勇还向与会青年科学家介绍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国科大国际科技创新型人才教育与培养的愿景和行动计划。 会后,参会学者参观了雁栖湖校区观景台、校史馆、中丹中心大楼等场所。参会青年学者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彼此也结下了深厚友谊,希望今后继续参加类似研讨会。 开幕式现场 王艳芬致欢迎辞 David Molden致辞 第一组分会场 第二组分会场 与会青年学者在会议间隙进行交流 吴艳宏介绍CNICIMOD与ICIMOD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科技合作 与会代表合影 参观国科大校史馆 参观中丹中心大楼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