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龙门山断裂带综合观测系统”项目启动与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1月17日,成都山地所参与的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龙门山断裂带综合观测系统”项目启动与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教育部、地震局、中石化、中石油等部门所属18家单位共同承担。成都山地所葛永刚研究员负责课题五“断裂带地表响应与灾变过程观测系统”的研究任务。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所长肖桂义主持。 项目咨询专家组由彭建兵院士、杨经绥院士、侯增谦院士、崔鹏院士、倪四道院士,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李丽研究员、南京大学董树文教授、北京大学黄清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夏开文教授组成。深地专项办、总师办和自然资源部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到会指导。 项目负责人李海兵研究员对项目实施方案的整体框架、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项目具体的技术路线、任务分解和实施计划进行了详细汇报。8位课题负责人分别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等汇报了课题实施方案,葛永刚研究员代表课题五“断裂带地表响应与灾变过程观测系统”详细汇报了课题实施方案。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就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前瞻性与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质询与论证,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和8个课题立项依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先进可行,研究团队配置合理,实施方案通过论证,尽快实施。 项目拟利用4年时间,以“断裂带深部过程与浅表响应”为主题,建成龙门山(鲜水河)断裂带“天-空-地-井”多参数综合四维观测系统,填补全球陆内断裂带综合观测的空白。基于该系统观测强震后断裂愈合与应力重新聚集过程、捕捉强震前断裂活动信息、监测断裂活动与地貌演化和地表灾害相互作用,实现陆内断裂带深部过程和浅表响应的精细动态观测和认知,将我国陆内断裂带活动的观测水平和探索能力提升至世界领先水平。 项目、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和科研骨干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项目及课题汇报 与会专家讨论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