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山地自然灾害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举行第一期“求真”学术沙龙
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追求真理、探索未知是每一位科研学者的初心与使命。3月26日,山地自然灾害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举办第一期“求真”学术沙龙,共同探讨如何在山地灾害研究中精准定位真问题,并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开展真研究。所长康世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科技处处长葛永刚研究员主持沙龙。 康世昌着重强调了“求真”和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未来的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应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交叉创新,突出学术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只有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才能使科学研究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他希望重点实验室能将“求真”学术沙龙长期坚持下去,并带动全所形成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回归初心,积极营造脚踏实地、勇于探索的创新环境。 在主题分享环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欧阳朝军研究员以“山地灾害应急救援与预警”为题,结合自身在山地灾害应急方面的实践经历,分享了在灾害第一现场如何获取灾害本地数据、准确定位受灾人员、提升预警的时效性及准确性等灾害应急过程中存在的真问题。他以白格滑坡灾害链为例,详细阐述了从问题的提出、调研、分析到最终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的全过程,强调了研究者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洞察力,以及在研究过程中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的重要性。 孟庆凯青年研究员聚焦“遥感与灾害学科交叉中的真问题”,分享了在学科高度分化又深度交叉融合背景下,如何打破学科壁垒,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挖掘出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研究问题。他通过介绍自己在山地灾害遥感监测技术中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如何整合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攻克传统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复杂难题,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他同时也呼吁学术界为青年学者创造更加宽松、公平的研究环境,让他们能够大胆探索、勇于跨界,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与会人员围绕“如何营造求真的学术研究环境”的主题和两个分享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如何在具体学科领域发现真问题、应对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在学术竞争中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应建立更加多元、科学、注重实际贡献的学术评价机制,避免过度追求数量指标而忽视质量的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让学术研究回归纯粹;从学术资源分配的角度建议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性研究的投入,为研究真问题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此次学术沙龙吸引了60余名对学术研究充满热情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 “求真”学术沙龙是山地自然灾害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创立的一个学术交流品牌,以“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为核心,旨在打破学术研究中形式主义的桎梏,倡导研究者回归学术的本质,从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学科前沿的瓶颈难题以及人类认知的空白领域出发,挖掘出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真问题,并以科学、客观、创新的方法深入研究,为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
![]()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