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科学时报》 读山:认识我国山地(山区)的独特与复杂性

时间:2010-09-07   文章编辑:郑千里   文本大小:【 |  | 】  【打印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山》诗曰:“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是秦岭的主峰,亦可泛称秦岭。诗人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分野中峰变”是说峰峦将山南山北划分为不同的地区,“阴晴众壑殊”则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表现出千岩万壑的雄壮秀丽。
 
   《中国国家地理》总编辑单之蔷有篇《假如没有秦岭和渭河》的博客。开篇名义:“中国有许多名川大山,但陕西的秦岭和渭河最为重要和独特。”
 
   “中国许多山虽然有名,但大多数山假如从不存在,对中国也没什么,可是假如没有秦岭,中国将不成其为中国。地理学家认为秦岭和淮河把中国分成南方与北方,但站在淮河边上,你很难看出两岸景观有南北之分,因为淮河作为分界线是中国南北过渡带之间的一条虚拟线,但秦岭就不同了,在中国的中心和中部,秦岭这座大山东西这么一横,山南山北的景观就骤然变了。”
 
   单之蔷说:“秦岭东西横亘,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尘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寒流,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2003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 ”,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秦岭“献给地球的礼物” 证书。这是秦岭的魅力所在,更是中国山地变化的诡异万千使然。
 
   同样,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的两山对峙,也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多端。据专家考证,金沙江本来是向南流的,在多次的地壳运动中,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被抬升而隆起,在隆起过程中因相对运动而发生断裂,长江顺着这个断裂带溯源侵蚀,最后把金沙江夺了过去,这才纵容了金沙江豪放不羁的性格,形成了以雄、奇、险、幽、美闻名于世的“三江并流”,以及对中国地理与经济格局都意义深远的长江第一湾。
 
   正因为有了这长江第一湾,才有了全新的华夏文明。当代探险家、徒步旅游家余纯顺说:“如果没有这第一湾,金沙江可能如怒江、澜沧江一样流到国外,那就不会有(今天的)长江,也不会有孕育中华民族的长江流域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美丽而又令人忧伤的喀斯特
 
   “桂林山水甲天下”众所周之。桂林的山,似明眸浅笑;漓江的水,如长袖善舞;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琳琅满目,“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的“四绝”,然而或许人们不知,是特殊的喀斯特地貌,让桂林的山水赢得了“甲天下”的赞誉。
 
   包括云南石林、四川九寨沟、贵州的黄果树,以及荔波的大、小七孔景区等,其美丽绝伦的风光景致,也是因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约为100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也属于“山地”之列。其中尤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为最。
 
   “贵州地区天无三日晴,虽然降雨量丰富,可是落到地上之后都存不下来,变成了地下暗河。”《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对本报记者介绍说,“我曾经去过贵州等地的喀斯特山区,老百姓因为这里的喀斯特地貌,没有办法耕种农作物,都是走到哪里挖一个坑,撒一把小种子,自然和生活条件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云南、贵州、广西虽然都属于喀斯特地区,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显著。广西地区属于喀斯特老年阶段,喀斯特发育完全已经成为孤峰残丘,水和土有基本的保障。但贵州的喀斯特还处在石芽阶段,没有被溶蚀,并且因为它刚刚发育,刚开始抬升,造成地下水的大幅度降低,加大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距离。这里最深的地下水有的竟深达上百米,而我们平原地区的浅水面一般才两三米。李栓科说:“这些喀斯特地区深部的地下水保持暗河的形态,很难有办法利用,甚至连植物的根系也不能深入,靠打井也很难打到水,即便打到水也抽不上来。”
 
   虽然地表大气水分很多,降雨量丰富,但是土壤层非常稀薄,根本就留不住水。令人尤其无奈的是:地表上没有足够养育生命的水流,地下暗河却滚滚而流。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的土地被喀斯特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犬牙交错,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靠机械化的田间耕作。
 
   “从中国区域的均衡发展的高度考虑问题,不能不充分考虑山区的发展问题,尤其是那些喀斯特地区的发展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长久的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高原有时根本感觉不到山的存在,但是贵州并没有特别高的山,却处处都让人感觉到山的胁迫。这带来一系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走南闯北”多年的李栓科动情地说:喀斯特地区的山民们祖祖辈辈,想了很多办法克服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哪怕是巴掌大的土壤,也会想法刨一个坑、撒一把种子。那里的耕作方式甚至可以说和刀耕火种差不多。这里怎么收割呢?用剪刀!甚至镰刀都使不上劲。老百姓除了种植菌类等经济作物,就是苞谷、玉米、红薯等产量低,耐贫瘠的作物。因为水的问题没办法解决,往往只能望天吃饭。
 
   中国喀斯特发育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巧夺天工的洞穴奇景,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在喀斯特撩人魂魄的“美丽”中,却又透着忧伤和酸楚。
 
   愿华夏基业之树长青
 
   《南方周末》8月12日有篇报道,仅题目就发人深省:《还有多少个“舟曲”潜伏?大自然的报复只是时间问题》。报道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主任周平根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曾直言:“甘南地区积重难返的生态窘境,当地无计划的疯狂伐木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不少地方森林资源逐年锐减,生态环境被超限度破坏。而等到地方政府醒悟过来大力植树造林巩固水土时,才发现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想种也种不活了。”
 
   此前亦有媒体披露,国家测绘局曾在灾前公布过一份舟曲的航拍图,图中居多的是光秃秃的连绵山峰,而点点绿色只散见于沟坡间。
 
   森林不仅是中华大地的美丽霓裳,更是稳固中华山地的根本基业。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的能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说中国究竟“潜伏”了多少“舟曲”这样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险,或许从山区里到底“潜伏”了多少对森林滥砍滥伐的侩子手就可略见一斑。
 
   在2007年APEC会议上,中国对世界庄严承诺,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20%。如今,这一承诺已提前得到实现。据国务院2009年年底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达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36%。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虽然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20%,但仍存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和1/7。我国现有宜林地中,质量好的仅占13%,60%的宜林地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而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林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2009年年底这样表示。
 
   1955年春天,植物学家钟济新和他的科学考察队,深入广西越城岭腹地,在海拔1400米人迹罕至的悬崖上,找到一棵被当地人称作“杉霸公”的老树,科学家将标本带回北京,研究后惊奇地发现,杉霸公与在欧洲出土的一种植物化石非常相似。那是2000万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一种针叶树,在杉霸公被发现之前,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个树种已经在冰河时期灭绝。作为“活化石”的杉霸公的“复活”轰动了世界,后来被命名为“银杉”。
 
   编号为“00198”的杉霸公模式标本,50多年来一直保存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标本库里。近年来,植物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发现,银杉的生殖障碍主要是由于近亲繁殖所致。通过后来的全国森林普查,我国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银杉的小群落。在这个银杉小群落中,不同年龄段的银杉呈清晰的阶梯状分布,有助于真正揭开银杉的繁殖之谜。
 
   1984年7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根据我国高等植物的濒危现状,公布了《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发布了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354种。其中列为一级重点保护的8种,除了银杉,还有珙桐、金花茶、水杉、桫椤、望天树等。
 
   中国植物学家为银杉起的拉丁文学名叫“Cathaya”,它的中文意思是“华夏树”。愿华夏基业之树长青,山地再不能是光秃秃如“和尚”一般,应该有更多的森林和更多的树,才能充当护卫生态安全的屏障!
 
   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的“溜索”
 
   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的纵谷,区域面积达4.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区域,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该地区跨越云南省三个地州,区内汇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稀有动物、珍贵植物等奇异景致。同时,它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习俗并存的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探险家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
 
   据中国行政区域网站介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鬼斧神工的石月亮、如诗如画的亚坪自然生态景区、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飞泻奔腾的江河瀑布、万紫千红的高山草甸、迷人的原始森林和竹海、变幻莫测的峡谷云海、惊险刺激的峡谷溜索飞渡、保存完好的‘七十年代边境县城遗址’原碧江县城风貌等精品景点景区,构成了一幅幅让游人流连忘返的优美画卷”。
 
   但且慢为这里“惊险刺激的峡谷溜索飞渡”而喝彩。
 
   怒江由北向南纵贯福贡县全境,形成一个从北向南狭长的“V”字形谷地。县内最高点是嘎拉拍山峰,海拔4379米,最低点在与泸水县交界处的怒江江面,海拔1010米,相对高差达3369米。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的重峦叠嶂之间,散落着傈僳族的村庄,奔腾的怒江把一个个村寨阻隔,七八岁的孩子只能靠极危险的“溜索飞渡”,往返于万丈悬崖之间上学。当大城市的孩子们依偎在父母的怀里看背投电视,不断对新疆“高空王子”阿迪力走钢丝发出惊呼时,当大城市的孩子们放学在父母亲的牵引之下,一边口含冰淇淋一边走过斑马线时,福贡县村落的这些傈僳孩子们,每天都要经受着比“空中飞人”要惊险百倍的生死考验。
 
   这样的“溜索飞渡”上学,不是为“玩的就是心跳”,完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溜索飞渡”在怒江峡谷两边,也不仅仅是福贡县马吉乡的一处两处。怒江大峡谷及其两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危岩耸立,谷中水流湍急,“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只有几处水势稍缓的渡口有木船摆渡,其他地方既无法架桥,又不能涉渡,只有靠溜索这种古老的工具往来飞渡,保持彼此间的交往与联系。前几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故事片《走路上学》,讲述的就是生活在怒江边上的两位小姐弟,为了到江对面学校去上学,不得不每天都命悬一线、溜索过江。
 
   重新审视并认识中国的山地
 
   “中国因众多山地的存在而丰富多彩。要是没有隆起的山峦峻岭,就不会有起伏壮丽的景观,从而大地会变得平淡无奇,但中国诸多山地的存在,也在时刻提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说,“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今年舟曲的泥石流灾害促使我们清醒,必须在认真‘读山’中,重新审视并认识中国的山地。”
 
   就我国山地的作用和功能而言,山地在地形上是个隆起的区域,对气候具有很大的控制作用。比如青藏高原,它的隆起就改变了整个亚洲大气环流的原有运动模式,使中国的地理气候形成了三大区域:一个是以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高寒地区,一个是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再有就是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青藏高原隆起阻止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东南和西南季风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中国的不同气候带。我们日常都关心每天的天气变化,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天气变化受着山地的巨大影响。
 
   山地对水系的发育也起了决定性控制作用。几乎所有河流的源头都在山地,中国的三江源就是一例。那么大的高差势能肯定很大,会造成水土的迁移。地表物质经过风化和内外应力的共同作用变得松散,水作为搬运的载体将它们搬运到低地比如河口三角洲平原,包括下游的平原都是水将固体物质从山地搬运来的,所以水对河流下游地貌的改变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当然这也是个漫长的地质过程。
 
   山地往往是当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因为山地内部的局部气候千差万别。比如山岭和谷底,降雨和温度都是不同的。就是同属河谷地形有的湿润,有的干旱。山地内部复杂多样的生境就带来了生物的多样性,这就是为何我国西南山区的生物特别丰富多样的原因。
 
   山地常常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一个资源的储备基地,“我国目前的找矿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够,资源转换价值还有很大的潜力。山区对国家长期发展的资源支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邓伟说。
 
   山地的生态屏障作用也不能忽视。目前,国家发改委计划投资150多亿元进行西藏生态环境屏障建设,也正说明了国家对山地生态环境屏障作用的高度关注。
 
   毫无疑问,占中国国土面积2/3的山地,不仅对自然地理分异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广大山区所蕴藏的丰富的森林、矿藏、水能及风景资源等,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源保障,山区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巨大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必然体现出国家战略层面的安全性质。
 
   读“山”我们应该读出:中国是一个山地大国,由于以珠穆朗玛峰为标志的世界第三极屹立在青藏高原上,也可以说,世界山地在中国。无论是山的高度,还是山的广度和复杂度,在地球系统中都可谓是首屈一指。
 
   读“山”我们应该读出: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山区是难点区。山区长期作为资源输出区域,奉献于国家的发展。未来的资源支撑作用和环境调节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山区战略地位的历史性和长期性。然而,山区的发展一直停留在低水平层次,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区,但却是拉动内需最具活力的空间,经济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读“山”我们应该读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山区肩负着战略资源贮备、生态安全屏障、经济增益配套、国防安全保障、民族和谐发展等重大战略责任。
 
《科学时报》 (2010-9-7 A1 要闻)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