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科学网:我国杰出地理学家施雅风院士逝世

时间:2011-02-16   文章编辑:寒旱所   文本大小:【 |  | 】  【打印

我国杰出地理学家施雅风院士逝世
1919年3月21日—2011年2月13日;享年93岁

 
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3日18时35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不幸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施雅风先生1919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4年在重庆中国地理研究所任研究助理。1949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务秘书,并参与创办《地理知识》杂志。1953年调往北京,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参与《中国自然区划》中国地貌区划编写工作。从1958年开始,施雅风先生率领考察队,先后对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等地的冰川进行了科学考察,从无到有地开创、发展了中国的冰川学研究。在他的领导下,1960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积雪冻土研究所(筹)。根据国家冻土地区工程建设和冰雪灾害防治的需要,组织开展了冻土科学和泥石流灾害防御的研究。1965任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副所长。“文革”中施雅风先生受到迫害。文革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兼任多所大学的教授,历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冰川学会理事、英国皇家伦敦地质学会、国际第四纪协会名誉会员等多种社会职务。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等职。
 
施雅风先生提出的将高亚洲冰川划分为海洋型温冰川、亚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冷冰川三类,并被世界地学界广泛接受并引用。由他提出的波动冰量平衡法与冰川-气候相关法,正确地预报中国—巴基斯坦公路上巴托拉冰川的变化,成功地解决了中巴公路在该地区的线路设置问题。由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历时24年,在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编纂完成了《中国冰川目录》;在此基础上,他又组织编写了《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这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里程碑,并提出中国东部中低山地面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意见。他主持的中国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系列研究,探讨了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危害,指出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施雅风先生在多年冻土和泥石流研究、西北水资源、西北气候转型、第四纪环境演变以及全球变暖对西北气候、水资源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他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成就奖,甘肃省科技功臣奖等。
 
 
更多内容: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网站:
 

讣    告

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2月13日18时35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不幸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施雅风先生1919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4年在重庆中国地理研究所任研究助理。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地下党员参加情报工作,组织中国地理研究所研究人员保护科研设备,迎接解放。1949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务秘书,并参与创办《地理知识》杂志。1953年调往北京,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副学术秘书,参与《中国自然区划》中国地貌区划编写工作。从1958年开始,施雅风先生率领考察队,先后对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等地的冰川进行了科学考察,从无到有地开创、发展了中国的冰川学研究。在他的领导下,1960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积雪冻土研究所(筹)。根据国家冻土地区工程建设和冰雪灾害防治的需要,组织开展了冻土科学和泥石流灾害防御的研究。1965任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副所长。“文革”中施雅风先生受到迫害。文革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兼任多所大学的教授,历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冰川学会理事、英国皇家伦敦地质学会、国际第四纪协会名誉会员等多种社会职务。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等职。

在冰川科学研究事业中,他以敢为人先,大胆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创造一个又一个冰川科学史上的辉煌。施雅风先生提出的将高亚洲冰川划分为海洋型温冰川、亚大陆型和极大陆型冷冰川三类,并被世界地学界广泛接受并引用。由他提出的波动冰量平衡法与冰川-气候相关法,正确地预报中国—巴基斯坦公路上巴托拉冰川的变化,成功地解决了中巴公路在该地区的线路设置问题。由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历时24年,在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编纂完成了《中国冰川目录》;在此基础上,他又组织编写了《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这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里程碑,并提出中国东部中低山地面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意见。他主持的中国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系列研究,探讨了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危害,指出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施雅风先生在多年冻土和泥石流研究、西北水资源、西北气候转型、第四纪环境演变以及全球变暖对西北气候、水资源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他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成就奖,甘肃省科技功臣奖等。

在几十年的生涯中,施雅风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事业。在工作中,他大公无私,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生活中,他尊重师长,平易近人,发起和参与编写了《竺可桢文集》,帮助家乡和落后地区教育事业,资助贫困生就学;面对各种不正之风,他多次呼吁要发扬民主、事实求是,不讲假话;在教书育人上,他诲人不倦,严格要求;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位真诚的老共产党员,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忠于祖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在弥留之际,仍关心着冰川科学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冰川研究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一生是大写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

施雅风先生永垂不朽!

施雅风先生精神与世长存!

施雅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2月17日上午9:00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

联系电话:

  南 京:谈引根 025—86882032

          13951984164

  兰 州:王进东 0931—4967558

          13893616272

       刘卫苹 0931—4967639

          13919337138

接收唁电传真: 0931—8273894 025—57714759

 

接收唁电邮箱:

       ygtan@niglas.ac.cn

        wangjd@lzb.ac.cn

        liuwp@lzb.ac.cn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施雅风同志治丧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三日

 
 

施雅风同志治丧委员会

主 任 :丁仲礼  程国栋   秦大河  姚檀栋  周健民

副主任: 杨桂山  王  涛  谢  铭   王学定  张兴中   吕世华  沈  吉  杨青春   丁永建  马  巍  

     张小军   吴明其

委  员:肖洪浪   王进东   刘光琇   刘卫苹  吴建刚   王尚礼  蔡   英  任贾文   王宁练   张志荣 

     杨金华   黄文钰  邢路宁   段学军  谈引根   朱小卫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三日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