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科技日报】专家:温度变化或是桂林景区山石坠落最重要原因
日前,经现场调查,广西相关部门认为,19日发生的桂林叠彩山景区坠石事件属自然突发性崩塌地灾,灾情级别为中型。 一起山石坠落事件,打破了山水桂林往日的平静。 3月19日9时25分左右,在桂林叠彩山发生山石坠落,导致游客当场遇难4人,3人送医院全力救治无效遇难,25人不同程度受伤。 广西相关部门公布调查结果:这是一起中型自然突发性崩塌地质灾害。此次事故属于什么样的地质灾害事故?应该如何加强地质灾害安全风险较高的山地景区的安全防范?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土木工程研究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专家。 解读:温度的变化可能是本次灾害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山水桂林,洞奇石美。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山水奇丽俊秀的风貌、气象万千的姿态、水墨画般的美景。然而以石灰岩为主的喀斯特地貌,由于特殊的地质演化过程,往往会更频繁地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3月19日9时25分左右,多名游客正准备从游船登上码头进入叠彩山景区游览。然而,随着一声“轰隆隆”巨响,一块巨石突然从约10米高的山上滚下,沿着山脚的台阶,击中了正从游船登上码头的多名游客。崩塌事故造成木龙洞北侧、漓江边上正准备登上游船码头的多名游客伤亡。 这一事故背后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一时间,社会舆论纷纷。灾害发生后,广西国土部门专家组迅速赶到现场调查。3月20日,广西相关部门公布调查结果:这是一起自然突发性崩塌地质灾害,灾情级别为中型。 调查发现,崩塌位于木龙洞北侧出口处,高程约176米,相对地面高差为30米,崩塌岩石体积约60立方米。崩塌区域为岩溶孤峰平原地貌,山体坡度陡,岩溶发育,岩体结构破碎,属崩塌地灾易发区。此次崩塌的岩体位于陡壁上,受构造、风化影响与母岩分离,在降雨等影响下自重加大,脱离山体发生崩塌。 “第一反应是震惊!”事故发生后,记者电话联系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智能检测研究所的吴博士。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叠彩山岩石崩塌事故应该属于突变型地质灾害,这说明景区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排除、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应引以为戒。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在广西另一所高校从事地质教学与研究的专家表示,在桂林岩溶地区,危岩崩塌是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位于陡峻或极陡斜坡上的某些大块或巨块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突然发生崩塌,并会顺着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撞击破碎,这在地质灾害里是很常见的。 进入三月以来,桂林连连降雨,空气温润潮湿。对于此次事故的原因,现场救援人员认为,落石是自然滑落,潮湿的天气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潮湿天气应该是一个诱因,但不是主要因素。”长期从事滑坡、崩塌、滚石等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的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何思明认为,岩崩灾害有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岩石如果处于临界状态,在强降雨或连续降雨的条件下极易形成地质灾害。 “第一,事故发生的前几天桂林的平均气温在10℃左右,而事故发生时正值‘南风天’,气温上升显著,最高气温达到27℃。由于温度的突然变化产生温差,使得岩石块体之间体积变化不均匀,原有裂隙进一步扩展,或者会产生新的裂隙;第二,‘南风天’会带来大量的湿气,在岩体表面和裂隙内部形成水珠,会对岩石的裂隙起到‘润滑’的作用,岩体的结构面强度严重下降,乃至丧失,由此发生部分岩体失稳,产生坠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智能检测研究所的马教授认为,此次崩塌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结合当时的天气状况,温度的变化可能是本次灾害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看法:山地景区偶发性地质灾害总体可防可控 名山大川,或险峻雄奇,或秀美绮丽,或神秘幽深,吸引无数旅游者。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山地景区自然、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其旅游安全风险一般远高于非山地景区。 山地景区特定的地质条件,如落石、滑坡、洪水、泥石流等偶发性地质灾害,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安全问题更加严重。 近年来,特别是每年的雨季,一些旅游景区发生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游客的生命安全以及部分旅游设施造成了极大危害。而此次桂林叠彩山景区坠石事故,再次引起了部分网民对于外出旅游的疑虑和担心:“现在马上进入汛期了,这种事故的发生几率也会增加,出门游玩当心了!”…… 对于如何防范山地景区偶发性地质灾害,何思明认为,首先,有关部门要有详细的调查,掌握每一个地质灾害点长期变化的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价。其次,对旅游路线、景点的重要地质灾害点要采取监测预警措施,彻底消除隐患点,做到可防可控。再次,要给与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没有经费的投入很难建立起完善的防护”。 作为一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何思明针对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次生灾害防治的难点问题,创新性地解决了都汶高速公路桃关隧道出口滚石灾害防治、芦山地震灾区S210线滚石灾害应急抢险崩塌和滚石灾害防治等重大难题。 “事实上,危岩崩塌是最难监测预防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它发生时特别突然,防不胜防。”针对如何杜绝此类灾害隐患,何思明说:“景区应该对每个灾害点定期进行检查和编号,对哪些地方有灾害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每个灾害点的风险要进行评价,评估这个灾害点的危害有多大,能不能控制住这个灾害。风险性高的灾害点要采取措施果断彻底消除。” “对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尤其是重点景区进行长期的监测和定期的排险是非常重要的。”吴博士认为,有关部门应该更加关注景区景点的地质灾害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预防及治理,如采取智能监测手段实现灾害预警、在局部人流量大的地区采用柔性支护(挂网)等临时性措施防治落石、对崩塌灾害采用清除危石和裂隙灌浆等标本兼治的方法等等。 有网友称,景区木龙洞口正在修建旅游厕所,此次事件或许与厕所的建设有关。对此,何思明认为,旅游景点进行修路、修建房屋等施工,一定要考虑到地质灾害,有些地方能够绕避就尽可能的绕避。同时,施工场所要预留缓冲空间,尽量远离地质灾害点。 “哪些地方有潜在的危害,一定要在非常醒目的地方告诉游客。”何思明说,要做好规划,在地质灾害危险点设立醒目的警示标识,让游客意识到这个地方有危害,以减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 灾害发生当天,桂林市已于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地灾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等工作,并划定危险区,禁止人员进入。 3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对广西范围内所有旅游区及地质灾害易发点进行全面排查。对于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景区,要对当地交通、游道、危岩体进行安全加护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此外,广西旅游部门还计划推动旅游业与保险业合作,推动推出针对地质灾害的保险产品,提高游客的参保意识。 在桂林叠彩山坠石事件发生后,国家旅游局立即发布旅游安全提示,提醒游客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注意防范北方地区因天气转暖、开春化冻引发的安全事故,南方地区因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交通事故等。同时,要求各景区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制订完善应急预案,认真排查旅游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消除安全隐患。 “总体而言,山地景区偶发性地质灾害还是可防可控的”。何思明说。(江东洲 刘昊)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