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四川日报】没有生动的故事最新的资讯 科普图书卖不动
第二届华人科普奖颁奖大会7月18日在四川省科技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北京、太原、杭州、武汉、重庆、四川等地的120余位海内外科普作家出席。路甬祥的《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获图书奖金奖,张昌余的作品《森林警世赋》获短篇奖金奖,四川省遂宁市幼儿教师代晓琴获新秀奖金奖。 “世界华人科普奖”由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和表彰以华语创作的优秀科普作品及其作家、编辑和出版单位,展示全球华语科普文化成果。已经连续两次在成都颁发。 记者在获奖名单里还看到有《科学风情画》《茫茫宇宙觅知音》《科学大师的失误》《中国科学文艺史话》《大峡谷探索之旅——冰川上的脚印》《从黑洞到灰洞》等。“是从数百种图书中精选的。”不过,华人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赵健有些遗憾地说:“科普图书目前的状况是品种越来越多,销量越来越少。” 原创较少 没有生动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专家张文敬的《大峡谷探索之旅——冰川上的脚印》是以自己科考经历写成,具有鲜活的特色,资料丰富又是原创。不过,这样有第一手资料的原创作品在获奖作品和报送作品中并不多见。 《技术发明启示录》和《科学发现启示录》两本科普图书由老科普作家董仁威编写,目前四川教育出版社正在编辑出版中。“因为需要采集大量的最新科学数据,编辑流程推进得很慢。”编辑何扬说。“最怕的还是找图,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做,很麻烦。”董仁威告诉记者,虽然文字已经打磨得很好,却因为缺乏图片而搁浅,“如果有专门的机构来帮助找图就好了。” “一些科普图书随意在网上找资料,扒图,不仅质量低下,还可能传播错误的信息。”赵健认为,目前,国内的科普图书原创较少,往往生硬地说知识,没有生动的故事难以收获人气;同时没有与人文科学产生交集,难以受到当下读者的喜爱。 关注遇冷 书中缺失最新资讯 今年最热门的科普图书是《三体中的物理学》。借解读中国最有名气的科幻小说《三体》,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三体中的物理学》在图书市场博得不少掌声。不过,科普图书市场也没有因为这本书的热销而被带动。一位编辑告诉记者:“这并不是正常的科普图书热,而是粉丝效应。” 与美国探测器飞掠冥王星在媒体上掀起的关注热潮相比,人们对科普图书的关注度不高,一些入围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的作品,印数甚至只有1000册。“在科普图书中得不到最新资讯,是科普图书市场不畅的重要原因。”赵健分析说,出版社习惯于解读成熟的话题,有争议的话题又通常不愿意出版,如何能得到读者的欢迎? 《从黑洞到灰洞》的作者林绍韩认为,大量的科学发现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争论从来都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科普图书也应该直面争议。 《科学大师的失误》是赵健很喜欢的一本书,发行了数万册。他认为,这类讲述“失误”的科普书,是对科学的理性思考,丰富了科普图书的写作领域,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记者 黄里)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