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亚太日报】中英合作将在四川建设“韧性”城市增强灾后恢复能力
如何提升城市整体灾害风险应对能力,让城市面对自然灾害不再脆弱?记者27日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获悉,中英合作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带自然灾害恢复力研究”已启动,将利用国际先进的系统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把四川西昌市打造成“韧性”示范城市。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及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彼得·海德教授介绍,此次中英合作将利用国际先进的“地震山区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模型”,通过采集西昌市城市运行的所有数据,包括水域流动、天气变化、基础设施、人群聚集等基础数据,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运行系统模拟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推进灾害预测、预报和预警技术的进步,提升整个城市的灾害应急管理水准和救灾技术水准,增强城市灾后重建的恢复能力。 “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有准备、有应急预案、有处置能力,灾害发生后,也能快速地恢复,这就是一个城市该有的‘韧性’。”彼得·海德说,前期在西昌市的考察,已经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系统模拟分析,发现城市在某些区域‘韧性’不足时,我们会建议针对性地预防干预,比如在这个区域加固建筑、整修道路、修建避难场所,同时,改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居民的抗风险意识。”彼得·海德说。 该项目中方负责人陈宁生介绍,中国山地面积广阔,西昌地处山区,又位于地震带上,选择西昌市作为“韧性”城市试点,有利于将成果推广到广大其他山区城市,提升城市整体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经费为900万元,将持续到2018年。 据悉,中英合作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带自然灾害恢复力研究”是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英国经济社会研究理事会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的旨在推动地震带山区防灾减灾的科研项目,项目分设6个课题,总经费为5400万元,将西昌市建设成为“韧性”城市是项目课题的一部分。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