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中国科学报】防灾意识淡薄比地质灾害更可怕

时间:2016-05-26   文章编辑:中国科学报   文本大小:【 |  | 】  【打印

  未来5年,我国由强降雨、地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将呈现高发态势, 

  地质灾害突发性、异常性、隐蔽性更强,形势更加严峻—— 

  ■本报记者 崔雪芹 

  虽然已经过了半月有余,但回想起福建三明泰宁县泥石流事件,仍会让人唏嘘不已。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导致近30人遇难、多人失联。

  而随着南方雨季的到来,因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明显增多,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

  不仅如此,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崔瑛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我国由强降雨、地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将呈现高发态势,地质灾害突发性、异常性、隐蔽性更强,形势更加严峻。

  地质学家们则指出,在地质灾害面前,防灾意识的淡薄可能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福建5·8泥石流灾害的启示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陈宁生主要从事山洪泥石流山地灾害研究。他告诉记者,泰宁县5·8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该地区发生此类地质灾害的频率相对较低,依据可掌握的历史资料很难判断其是否为地质灾害点。

  与此同时,很多山区的房子和一些水电设施别无选择地建在滑坡堆积体、泥石流堆积扇和冲积台地上,其造成的灾害风险本身就比较大。因此,要想防灾减灾,首先得努力规避成灾风险大的区域。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王全才正在开建的进藏高速路上指导一处滑坡的处置工作。他认为,这种大灾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其主要原因是很多水电站和新的规模化设施直接建在河道中间的滩地、危险滑坡平台或泥石流堆积扇上。而这是一种极大的认识误区,其中既有专业认识的问题,更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侥幸心理。“这就属于灾患意识的严重缺失。”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曹文志则认为,泰宁县泥石流滑坡主要来自山体崩塌滑坡。一方面,由于突发性、速度快等特点,对这种自然灾害的预警比较困难,应对和防范是一大难点。另一方面,因为极端天气叠加,自春季以来,福建泰宁大雨、暴雨连连,泥土水分饱和,很容易突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敲响警钟 

  据崔瑛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561起,超过30万人因此躲开了灾害的魔爪,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7.38亿元。

  面对地质灾害的预防,陈宁生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风险评估与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他表示,人们普遍认为,降水量大的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实则不然。在同一个降水过程中,滑坡泥石流也仅在局部的区域或点上发生,这表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受到地形和松散固体物质的影响。因此,对于山区松散固体物质的判识和评估成为重要工作,其严重影响到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区,高频率的灾害会让人们对灾害发生规律有较好的认识,因此这样的地区往往防灾减灾效果较好。

  曹文志则认为,对风险地带采取及时排查、防范、撤离、加固等措施,涉及到很多部门的联合参与。比如,需要气象部门提前预报,国土部门以及其他监管部门的联合筛查等。

  防灾意识教育刻不容缓 

  地质灾害来了该怎么办?陈宁生认为,需要启动监测预警,依据滑坡和泥石流暴发时的规模及其产生的降水、声学和力学特征指标,进行科学预警,并结合群测群防体系进行有效的防灾减灾。

  王全才表示,应对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可从两个关键节点入手,即意识强化节点和行为追处节点。前者可有效避免新隐患,并利于已有隐患的及早防范;后者除处置灾害外,更注重潜在灾害的挖掘。

  他还认为,除了防灾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还应对全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因人类活动形成的重大山地灾害隐患点组织专业队伍集中排查,这样才能使预警防灾工作做得更好。

  类似的行动正在进行中。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及多个地区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31个省(区、市)及地区建立了应急技术指导机构。

《中国科学报》 (2016-05-26 第4版 综合)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