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新华社】疏通“神经末梢”如何对症下药——求解基层防灾减灾三大难点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疏通“神经末梢”如何对症下药--求解基层防灾减灾三大难点 新华社记者江毅、白国龙、陈地 11日5时58分,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生5.5级地震,已造成8人遇难。我国多部门及新疆当地启动应急响应,调拨物资并派出工作组参与救灾。 作为全球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疏通基层防灾减灾的“神经末梢”,构建立体式的防灾减灾体系,在5月12日全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引起更多思考。 重心前移“预警”为先 自救能力是关键 “汶川8级地震发生了!成都龙泉驿东山社区有27秒预警时间。”按照社区地震预警应急方案,当听到警报响起后,低楼层的民众迅速远离建筑,高楼层的民众无论预警时间有多长,都迅速躲到卫生间或床下,待警报结束后,再迅速撤到安全地带…… 这是第九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5月11日在四川举行的一场防震减灾综合应急演练中出现的一幕。中小城镇和基层地区是我国灾害防范的薄弱之地。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我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可研性报告,“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实时地震台网,未来将在重点区域实现地震“秒级预警”,在全国实现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此项工程建成后,将全面疏通灾情研判、救援指挥的“神经末梢”,极大地完善我国防灾减灾体系。 “灾害预警技术现在日趋成熟,但民众的避险自救能力同样不容忽视。”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研究员乔建平强调,“客观地说经过了大灾洗礼,我国现在应急避险宣传和演练比过去做得要好多了。但要警惕麻痹思维,否则一旦灾害真的到来,平时疏于练习是没法迅速做出正确反应的。” 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的四川省,这种防灾避险意识正在转化为政府的公共服务产品。在绵阳、雅安等地防震减灾门户网站上,公众点击地图上任何一个点,都可清楚看到该点有关震害信息、危险程度、应急避险场所线路等具体情况。 雅安市防震减灾局副局长陈勇说:“我们通过网络技术,将地震监测和预报、应急救援、抗震设防三大防灾减灾体系整合起来,为政府、科研单位、社会公众提供22种服务。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划出城乡发展“安全线” 主动避让是前提 我国三分之二国土面积为山地,是世界第一山地大国,城乡发展面临地震、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考验。截至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累计投入约10亿元,大力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为城乡规划布局提供决策支撑。 “全市范围内的活动断层做到了准确把握,为灾后重建中城区、重点城镇和农村社区的选点提供了精确定位,确保避让地震断裂带、泄洪通道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城乡主动避险能力大为提高。”四川省绵阳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周时光说。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活动断层探测成果的作用正日益显现。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建设、核电选址……一系列大型重点工程的布局背后,都有活动断层探测成果的默默支撑。 在全国一些省区市,活动断层探测更是为城乡发展划出了“安全线”:银川、乌鲁木齐、海口等城市以地方立法等形式,划定了城市建设中的“活动断层避让带”;太原市政府根据探测成果对城市规划进行了调整;兰州市以科学翔实的探测结果否定了前人认为存在的两条活动断层,为城市发展新增建设用地10.8平方公里。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我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全国彻底消除了“不设防区”,为新时期全面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 “第五代区划图比过去更为翔实、精确,我们把和本地有关的图件、说明书挂在政务网上,免费供大家查询。大到工程建设选址,小到农户自己建房,只要点击鼠标,抗震设防要求等级就能精确到自己所在的乡镇,基层防灾减灾的主动性比过去大为增强。”周时光说。 推动农村民居安全工程 补足短板是基础 在我国历年巨灾特别是地震灾害中,自建农房抗震能力弱是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社区防灾减灾最大的短板。 自2006年开始,我国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效益。四川省汶川、芦山,甘肃省岷县、漳县等地震中,农村抗震安居房无一倒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在我国地震高风险区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按照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地震局联合印发的《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目标要求,我国将对1800多万户农居进行抗震加固或新建。这将有力扭转我国农村民居设防薄弱的状况,改变“小震致灾、中震大灾、大震巨灾”的局面。 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重建过程中,全部232个新村聚居点都成立了农房自建委员会,住建部门派出专门技术人员巡村指导,免费发放抗震户型设计图纸,并在灾区大规模培训农村工匠。 芦山县思延乡侨爱新村村民晋照祥的房子被地震摇倒,重建中老晋天天戴着安全帽转工地:“我们的房子每平方米钢筋含量基本达到39公斤,一般的只有20多公斤,这一对比我们咋可能不放心嘛。” 正是在总结大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四川从今年3月起在全省推广实施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从选址、施工、验收等多个方面确保质量安全,提升自建农房抵御灾害能力。此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农村自建房安全纳入监管,对全面提升我国农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