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四川日报】沿着457公里的“生命线” 四川兑现了承诺
8月10日,九寨沟县城,大巴车车队有序运送游客离开。视觉四川 孟格措 摄 让救援力量快速进去,让游客伤员顺利出来,空前的6万多人安全大转移,抢通、保畅和用好九环线东线是一个关键环节—— 8月12日,加拿大游客Kathryan康复出院,他郑重写下一句话,点赞九寨沟地震救援:“友好中国,美丽四川。” Kathryan伤在头部。震后2小时,他被送往九寨沟县医院初步医治;震后25小时,他躺在300公里外绵阳市中心医院的病床上。 从景区到县城,再经平武、江油到绵阳,九环线(编注:九寨沟至成都的公路环线,分为东西两个半环)东线成了Kathryan获救的“生命线”。 由九寨沟沟口至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九环线东线全长457公里。震后,九寨沟累计转移游客和务工人员6万多人,大部分人从九环线东线踏上返乡路。 回顾“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效,九环线东线功不可没—— 这是一条高效快捷的救援“生命线”。争分夺秒,星夜兼程,众多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沿着它快速向震区挺进,带来希望和曙光。 这是一条坚如磐石的安全“生命线”。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数万游客短时间内沿着它进行了高效有序的转移,安全得以保障。 这是一条书写大爱的暖心“生命线”。心手相牵,同舟共济,沿途的干部群众一站站接力,“美丽四川人”为大转移保驾护航。 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千方百计减少人员伤亡,迅速把群众和游客转移到安全地带——沿着457公里的“生命线”,四川兑现了承诺。 救援“生命线”减堵保畅即是争抢救援时间 一个数字让人倍感焦灼。3.8万人——这是8月8日九寨沟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接近景区4.1万人的最大承载量。而在当天21时19分,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 那一刻,游客魏庆凤正与丈夫、孩子一起观看《九寨千古情》演出,慌乱中从剧场奔涌而出,外面全是惊慌失措的人群; 那一刻,游客曾雅静与男友正乘坐大巴返回酒店,随着地动山摇,一块飞石砸进车窗,导游和司机招呼大家紧急避险; 那一刻,通讯中断,照明中断,道路中断,九寨沟震区一时恍若“孤岛”。人们焦虑万分,却都坚信救援力量已在路上。 灾难突如其来,救灾刻不容缓。四川省委、省政府迅即成立“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 四川历经多次重大自然灾害考验,抢险救援的实践证明,与“死神”争分夺秒,不仅要有轻装上阵的小规模突进,还要确保大规模装备化救援力量的系统进入。 地震前两天,国道213线茂县石大关附近发生山体高位塌方,这意味着,九环线西线交通受阻,救援九寨沟,最合理的路线是取道平武走东线。 成都—德阳—绵阳—江油—平武—九寨,这一九环线东线,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四川交警立即部署对九环线启动“只出不进”的交通管制。几乎在同一时间,沿线各市州围绕畅通公路“大动脉”展开行动,从远端、中端、近端同步实施交通管控。 成都城区设立救灾专用通道。红星路武成大街路口至成绵高速成都收费站长14公里的道路被隔离出专用通道,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一路疾驰。 九环线的紧要路段在第一时间已有人值守。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勤务大队大队长薛兴龙星夜赶往省道205线平武黄土梁隧道,路窄、弯急、坡陡的15公里,有了交通指挥。 尽量减少堵在路上的时间,就是拉长黄金救援时间。 绵阳市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全市组织97支应急抢险队,对受地震影响的九环线东线做到随毁随抢、随毁随通,确保道路全程、全时、全面畅达。 凌晨之前,四川公安消防总队调派的1108名官兵,集结完毕奔赴现场;凌晨1点,阿坝公安出动警力233人,其中25人已在现场开展救援工作;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的300多名官兵投入抢救;西部战区连夜派遣的陆航、工兵、医疗、民兵等多军兵种展开救援…… 前后共计820多台救援车辆从九环线东线疾驰而过。 九环线东线的另一端,也就是从九道拐、漳扎镇到县城的70公里,垮塌严重。打通这段“肠梗阻”至关重要。在九道拐附近,一二二林场和中建三局一个搅拌站的员工,开着铲车将附近路上受伤的乘客紧急转移,200余人避险至沙务沟护林站。 自救也在同时进行。在九寨沟景区,导游挥舞着导游旗,把各自团队聚拢在一起;当地党员干部不断安抚大家情绪,当地居民纷纷拿出御寒衣物。 尽管余震不断,飞石滚滚,救援力量对于“生命线”的抢通一刻未停。更令人惊喜的是,“奇兵”不断加入。 中铁一局邻近灾区的三个项目部立即启动预案,九绵公路项目部经过5个小时奋斗,完成了省道205线的抢通;中铁一局成兰铁路项目部、中铁二局成兰铁路项目部均派出携带挖机、装载机、拖车等机械的救援队,鏖战九道拐。 众志成城。漳扎镇(沟口)至县城的通道被连夜打通,这解了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的燃眉之急。位于漳扎镇的县二医院,由于电力中断,只能借着围成一圈的私家车的灯光,开展救援。道路畅通后,县二医院当夜救治转运260多名伤员,转出伤员没有一人死亡。 与此同时,压力集中到位于县城的九寨沟县人民医院和中藏医院。 9日零时35分,中藏医院院长左国平和邛崃市援藏干部、邛崃市中医医院外科主治医师舒忠贵,在医院坝子里搭建的临时手术台内,主刀震后第一台手术。 从漳扎镇转运来的伤员越来越多,人手愈发紧缺。危难之际,沿着九环线东线而来的增援力量到了。 凌晨1时50分,从平武县出发的11人紧急医疗救援队到达,他们共抢救伤员57人、手术9人、清创39人,为6名危重伤员制定了治疗方案。 截至9日10时,武警部队有166名官兵奋战救援一线,另有1200余名官兵、67台(套)装备机械担负抢险救援任务。截至11时,震区共有救援医疗卫生人员505名;九环线东线共投入警力1636人。 安全“生命线”一站站“接力”实现6万多人大转移 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始终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轻言放弃。 救援主力源源不断从九环线东线抵达,专业救援人员、部队和当地干部进村入户开始进行地毯式搜救,不留死角、不留边角。 最难的是救援日则沟。九寨沟景区内,箭竹海和熊猫海之间的观光道路全部被塌方破坏,造成被困人员出不来,地面搜救部队难以进入。 此前,军用航空直升机曾设法降落,但由于机翼过长无法达成。机组人员用笔在食品、饮用水、大衣等物资包装袋上写下“不抛弃、不放弃”,空投下去。 只有采用飞行负荷更小的民用直升机才能完成救援任务。空地联合,军民接力,来自广汉的西林凤腾通航人员及时到达。 “B-70MK”“B-70DN”型号直升机素有“小松鼠”之称,机长何伟和几名“90后”强行降落,勇闯“孤岛”,先后成功运送地震局专家和被困群众47人。 统计显示,截至13日20时,地震共造成525人受伤,重伤42人。为抢救生命,转运重伤员迫在眉睫。 四川迅速启动四级医疗救治模式:轻伤员集中在九寨沟县诊治、部分伤员转运到周边县治疗、较重伤员转运到绵阳市精心救治、重伤员转运到成都市治疗。 9日,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出动4架直升机,经过3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将9名重伤员从九寨沟县转运至成都。 更多的较重伤员,则被救护车转运至绵阳。绵阳全市10家医疗机构预留床位350张,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四医院等开辟地震伤员专用救治“绿色通道”,预留病房,设立医疗救治组。此次地震年龄最大的伤员、87岁的杜付成老人,即在绵阳完成左髋关节置换手术。 难度更大的则是6万余名游客和务工人员的转移。 在确保九环线东线通畅的前提下,从9日凌晨开始,阿坝州启动游客疏散工作。为弥补运力不足,阿坝州政府紧急征用各单位公务用车、中巴车,社会志愿车辆也积极参与转运。阿坝州领导拿着话筒喊话,为自驾游客人带路:“请各位司机按次序排好队,跟我走!”深夜之中,一辆辆自驾游车辆尾随大巴车前行,如同“编队”。温州游客陈先生回忆,此时,“沿途塌方已清理干净,看得出是抢通的生命通道”。 然而,由于游客和务工人员数量庞大,运输车辆不足,大转移面临着各种实际困难。 这次救灾转移中,以平武县为中心站,采取市州“接力”的办法。阿坝州组织车辆将游客转移至平武,由其他市的应急车辆接至下一个转移点,而阿坝州的车辆则折返继续转移人员。 成德绵三地高度重视,绵阳调集190辆大巴车,成都、德阳调派87辆大巴车,一起前往平武集结。在9日18时、20时,成都又分别追加50辆、80辆应急运力前往平武。 回过头看,从在九寨沟登车开始,疏散工作就高效有序。在九寨沟县文化广场,官兵、民警、志愿者组织滞留群众依次上车;现场通信良好,大部分群众已和家人报过平安,静候登车。 为了保证长途行车安全,大巴车采用两名驾驶员轮流休息、轮流驾驶的办法,上海游客魏巍在大巴车上用手机拍下这样的画面。 9日10时55分,从九寨沟疏散出来的首批300余名游客顺利到达平武县城。游客李诗艺一行四人在平武吃上了热腾腾的食物,随即被安排搭乘前往成都的应急疏散车辆。他们在平武县城停留不到半小时。 从白天到黑夜,九寨沟到平武的这条转运线一直没有停歇。沿线志愿者超过1500名,绵阳市还为每一辆转运大巴车配备了一名工作人员。震后24小时内,震区成功疏散转移车辆13116辆次,转移游客和务工人员6万余人,其中包括126名外国游客。 “终点站”成都的东站汽车客运站,同样设立了“九寨沟地震应急疏散中心”,分组引导旅客在此通过长途客车、公交车、地铁、铁路等方式转运。茶店子客运站通宵不闭站,组织5辆大型客车用于运送旅客至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点。 11日凌晨2时30分,最后33名游客抵达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至此,在政府、社会、旅游公司、游客共同努力下,四川完成了难度高、规模大、时间短的人员大转移,堪称气壮山河。 暖心“生命线”感恩“四川情”祝福九寨更美丽 “只有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才能感受到有一个强大的救援力量帮助你是多么重要。”回到上海,游客魏巍迫不及待写下了《一个母亲和她8岁儿子的灾区纪实》。 他们一行5人,入住九寨沟喜来登国际大酒店。她感动于震后酒店员工、志愿者冒险取出御寒物资,优先安排儿童、老人和妇女;她感动于前往平武的大巴车司机头绑绷带工作,“逆行”救援车辆义无反顾地开进最危险的地方;她感动于沿途救援站的志愿者提供各种帮助,胸前的团徽让人倍感亲切。 魏巍还专门记录了一件小事。在排队等待转移车辆时,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拿起话筒,说:“我觉得今天政府的所有救援都是得当和值得信赖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遵守秩序、安静排队?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到。” 老人家的慷慨陈词赢得了阵阵掌声。魏巍说,她对政府的及时救援充满感恩:“不是感谢,是感恩,这种情感确实要比感谢强烈得多。” 类似的亲历者“回忆录”,在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上被网友广泛传播。 走过457公里长的九环线东线,游客们感恩于四川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 地震时,游客于女士刚在九寨沟天堂洲际大酒店吃过晚饭。“一家人从酒店逃离出来,万分恐惧中度日如年。”她说,突然听到远处有消防车警笛声传来,大家热泪盈眶,纷纷鼓掌,“如果说曾经历绝望,这些就是你们带给我们的希望!” 四川日益完善的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救援力量的应急反应由制度规定已内化为行动自觉。 看人员搜救。36小时内,四川组织救援力量2500多人、青年志愿者420多人,投入大型机械90多台,全力开展抢险搜救工作;并从周边市县调派警力1500多人,会同当地救援力量逐村逐户开展搜救。 看电力恢复。地震当夜,国家电网抢修人员挺进震区,冒着余震抢修,昼夜不停;10日18时15分,黄龙景区及1900余户居民全部恢复用电;22时30分,九寨沟景区和县城恢复正常。 看通讯保障。经过5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震区259个通信基站恢复217个,中断的2条主干线光缆全部抢通,同时14辆应急通信车和扩容92个基站解决了未恢复基站的通信覆盖问题;至10日23时,震区公众通信服务恢复正常。 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随着“血库告急、B型血紧缺”的消息刷爆绵阳人朋友圈,医院献血点排起了几百人的长龙。伤者家属秦红斌听闻妻子得到妥善医治,带着锦旗赶到医院:“灾难无情人有情,党有情,国家有情。”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认为“这次应急救援非常棒”,抢险、救人、医治等工作效率非常高,而且很快将灾区的游客转移走,防止了次生灾害和进一步的损害,阻止了灾害的升级。 走过457公里长的九环线东线,游客们被四川人临危不惧、诚信敬业、舍己为人的品质深深打动。 “生死有命,怕啥子!”导游张立独自冒险攀爬过塌方区,寻找到一条500米长的通道,七八次往返穿越,与同行一起转移游客和重伤员。人们对他竖起大拇指。 上海游客徐红光是包的杨师傅的车进的九寨沟,震后有人出价六七千元租赁杨师傅的车。老杨对徐红光说:“我把你们拉进沟,就会把你们安全拉出去!”老杨的诚信负责、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令徐红光充满感激。 离开九寨沟,北京游客周思璇身上裹着一件四边绣花纹的毯子。地震那晚,她冻得瑟瑟发抖,一位藏族老奶奶拿着毯子从后面抱住周思璇,让她冻得冰冷的胳膊开始回温。“一路上碰见的人,都在问我们,吃了饭没,要不要喝水,觉得特别踏实。” 许多游客用手写书信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动。九环线东线写满了这样的话:“危难时刻见人心!”“感谢你们!”“你们就是英雄!” 走过457公里长的九环线东线,游客们真诚祝福美丽四川和迷人九寨的灿烂明天。 新加坡游客胡强达手机里存放着他拍摄的珍贵照片,照片上有的是自己和同伴披着防潮毯、有的是端着酒店为他们提供的粥……他感叹,从九寨沟返回成都的路,是他有生以来感受到最多爱的一条路,“这次虽然没看到‘最美的水’,但我感到了人间‘最美的情’。冲着这份真情,我还会再来四川!”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专家陈晓清,震后多次进入九寨沟,他发现五花海、金铃海、镜海等许多海子的水几乎已经跟地震前一样。 转眼间,拥有超强自净能力的海子已经美丽起来。457公里长的九环线东线,见证了一次短暂的“离别”。游客们说,后会有期,不说再见。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