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成都启动

时间:2009-02-23   文章编辑:科研处 所办公室   文本大小:【 |  | 】  【打印

 
项目启动会现场
 
科技部农村司王学勤处长讲话
水利部水保司鲁胜力处长讲话
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单卫东处长讲话
中科院资环局冯仁国副局长讲话

2月22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启动会在成都举行。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联合水利部实施,以期提升我国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长江上游地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科技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四川省科技厅、中科院资环局、成都山地所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水保所、长委长江科学院、中国地科院、中国水科院等32个相关参与科研单位、高校以及相关省市农科院近百专家参加了此次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由中科院资环局庄绪亮处长主持开幕,成都山地所邓伟所长首先代表成都山地所向在座的领导和专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希望在项目参与单位的通力协作下,圆满完成项目任务,为我国山地生态农业发展与山区水土保持建设打造出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样板项目。中科院资环局冯仁国副局长、科技部农村司王学勤处长、水利部水保司鲁胜力处长、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单卫东处长分别在致辞中指出,长江上游坡耕地量大面广、水土流失强烈,土地退化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严重制约了区域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发展,威胁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期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既解决坡耕地整治与高效农业生产的科学问题又能根据生产实际产出经济易用的技术产品和具有很好显示度、良好经济效益的示范园区,支撑山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长江上游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坡耕地类型、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特征、农业结构现状与生态建设目标,该项目设置了“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典型区域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二大主题。来自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长委长江科学院、中国地科院、中国水科院的八位课题负责人分别就“调水保土的坡耕地微地形改造技术”、“支撑坡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设施配套技术”、“坡地生产力保育与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三峡库区陡坡耕地整治与生态农业集成示范”、“川中丘陵区坡耕地整治与农林结构优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横断山民族聚居区坡耕地植物篱技术与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及其示范”、“云贵高原岩溶山地石漠化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与示范”、“秦巴山区坡耕地整治和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八个课题进行了实施方案汇报。与会专家还就如何更好地实施项目计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主持文安邦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在总结汇报中表示,通过项目力争集成研发造价低、效益高、适应山区农业机械化和易于推广的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支撑技术,建设三峡库区、川中丘陵区、横断山民族聚居区、云贵高原岩溶区和秦巴山区等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构建长江上游山区坡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并在“地埂植物篱+坡式梯田”和“大横坡+小顺坡”的坡耕地微地形改造技术;路、沟、池配套的坡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技术;水热资源高效利用的坡地作物高产技术;植物篱与特色生物资源种植技术;岩溶山区石漠化坡地头部作业的防护林营造与管理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解决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工程和高效生态农业中的关键问题,为长江上游坡耕地综合整治和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示范样板。 

最后,中科院冯仁国副局长对项目启动会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项目组成员的认真准备下,此次会议达到了交流提高的目的。同时还就项目总体要求的具体落实、项目共性技术和示范园区如何紧密结合、项目成果的显示度、项目研究本身的可持续性、长期监测平台建设以及通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来凝炼、解决科学问题等方面对项目组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随着“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高效生态农业关键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研究的展开,将推动项目各单位的交流,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农业、水土保持等学科发展;通过建立典型示范基地培养学术带头人、培养县、乡科技人才、培训群众将为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农业、水土保持构建多层次科技人才队伍;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对保护培育长江上游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山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障长江流域水安全和长江三峡等水电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