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成都山地所召开长江上游表生过程观测研究研讨会
4月20日,成都山地所举办了“长江上游表生过程观测研究研讨会”,中科院资环局冯仁国副局长、黄铁青处长、赵涛博士、中科院沈阳生态所韩兴国研究员、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周国逸研究员、中科院寒旱所丁永建研究员,山地所野外台站科学顾问钟祥浩研究员以及山地所全体野外站负责人及科研骨干40余人参会。会议分别由邓伟所长、程根伟副所长和韦方强副所长主持。 邓伟所长首先感谢局领导和各位专家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指导山地所的野外台站工作,同时也感谢各野外台站站长对此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珍惜与所外专家交流的机会,畅所欲言、积极交流。他指出,野外台站建设要把“点”与“面”结合起来,通过“长江上游”这一区域共性将各个台站建设联系起来,最终形成长江上游表生过程观测研究体系,使其更有力地支撑山地所强所战略。 韩兴国研究员、周国逸研究员和丁永建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方法”和“西北寒旱区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方法”的特邀报告。韩兴国研究员以案例的形式,生动地阐释了成果导向和国际合作对提高台站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周国逸研究员从台站定位、监测原则、凝练关键科学问题等方面分享了台站管理的经验;丁永建研究员从顶层设计方面介绍了监测体系建设和协同观测研究的思路,提出了台站建设的统筹观和数据共享理念。 山地所八个野外站站长围绕“台站建设十二五规划设想”分别做了专题报告。东川站站长胡凯衡研究员着重谈了未来泥石流综合观测研究的若干思路,凝练出“十二五”关键突破领域,并提出一系列项目规划;盐亭站站长朱波研究员主要针对长江上游坡地土壤界面过程联网研究问题提出了若干设想;贡嘎山站站长王根绪研究员紧扣贡嘎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系统垂直带谱优势,介绍了贡嘎山高山森林生态综合观测研究体系,并从战略定位、关键科学问题、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等方面展望了“十二五”规划;万州站站长王玉宽研究员结合三峡库区地方需求,介绍了人地系统监测体系和长江上游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忠县站站长贺秀斌研究员介绍了新建忠县站的概况,结合院西部行动计划,提出了未来关键研究领域,凝练了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申扎站站长王小丹研究员通过与国内外草原站的对比分析阐明了申扎站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从满足地方需要的角度强调了新筹建的申扎站在西藏生态屏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十二五”的建站计划和实施方案;波密站站长陈宁生研究员主要从工程灾害防治的角度介绍了藏东南典型流域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进展,计划未来通过多渠道的项目继续支撑台站的发展;元谋站站站长刘刚才研究员从区域特色上总结了元谋站的特殊地位,未来将继续围绕干热河谷沟蚀崩塌、植被恢复等问题展开监测和研究。 与会专家和领导从以下几方面给出了野外台站建设的建议:一是确定有限的可达的目标,全所一盘棋,工作任务要与所级强所战略紧密结合,突出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加强人才建设、尤其加强关键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筑巢引凤,以团队建设带动成果产出;三是加强顶层设计,老站、新站要有区别地建设,老站强调开拓创新,新站做好规划部署和基本观(监)测,台站之间加强联系,部分性质相似的台站从长远考虑可联网;四是强化“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深入台站、务实合作、开放共享;五是加强台站管理、所层面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考核,成立野外台站学术委员会指导工作,野外台站层面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网站建设等配套工作要随时跟进;六是注意观测工作与科研问题的结合,观测为科学问题服务,长期观测与控制实验相结合,科学问题的实验方案要具体化,针对主要科学问题的回答做专项工作;七是重视国家需求和地方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解决地方需要,互惠互利;八是保持吃苦耐劳、扎根台站、乐于奉献的精神。 邓伟所长在总结发言中提到,“创新2020”给山地所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是山地所成立45周年,山地所跨入了不惑之年的成熟阶段,围绕强所战略,各方面工作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举办这次会议,既是学习交流也是向局领导展示工作成果,野外台站的建设与所发展息息相关,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此次会议,各台站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确立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有限的可达的阶段性目标,形成未来五到十年的规划文本,改革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国际合作,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深入思考、全面消化与会专家领导的意见和建议。 沈阳生态所韩兴国研究员作报告 华南植物园周国逸研究员作报告 寒旱所丁永建研究员作报告 台站负责人与专家交流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