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成都山地所召开“一三五”规划工作进展汇报会

时间:2013-01-18   文章编辑:科技处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为及时了解研究所“一三五”规划的工作进展,推动下一阶段目标任务的贯彻实施, 1月16日,山地所召开了 “一三五”规划工作进展汇报会,所领导班子、所学术委员会、各研究团队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及科技管理人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邓伟所长主持。

邓伟所长首先介绍了研究所为推动“一三五”工作采取的系列保障措施,他指出此次会议旨在总结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明确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通过研讨,集思广益,为促进“一三五”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及完成提供指导。

会上,两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研究团队负责人围绕总体目标与完成情况、争取的科研项目、主要科研进展及学术影响等方面进进行了汇报。突破一(“重大泥石流减灾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团队在机理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减灾模式等方面取得创新进展,初步提出了强震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关键参数确定方法、震后大型泥石流以主河最大输移能力为控制条件的泥石流过程调控技术,初步建立了水石分离技术及其沿程逐级水石分离技术体系以及基于过程调控的泥石流能耗沿程分配防治理论与技术体系,提出了以稳为主、疏拦结合、逐级消能、过程控制的泥石流防治模式并在汶川灾区小岗剑泥石流防治示范工程中应用,取得良好实效。突破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团队针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消落带生态退化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集成研发了基于控制坡耕地细沟发生的坡式梯地构建技术、农药残留定向诱捕与作物根系施肥技术、农村生活废弃物高效沼气发酵技术和消落带植被恢复技术等,构建了三峡库区坡面水土保持与面源污染减控、小流域沿程生态净化和消落带拦沙截污的全程控制技术的核心示范基地3.2平方公里。在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中,方向一(“泥石流灾害预警报系统技术”)研究团队开展了滑坡泥石流形成阶段的监测预警阈值研究,研发了实时监测与早期识别相结合的滑坡泥石流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方向二(“山地灾害链生机理与基于动力过程的风险评估”)研究团队介绍了灾害链生过程及机理研究、基于动力过程的泥石流数值模拟、泥石流灾害对建筑物破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方向三(“全球变化下的高山垂直带谱分异与生态适应机制”)研究团队围绕气温升高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积雪变化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方向四(“西藏安全屏障监测与评估”)研究团队介绍了生态监测网络与评估平台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工程成效及相关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方向五(“西部山区人地关系分异规律与环境变化适应”)研究团队介绍了山地灾害风险对社会经济空间布局的影响、岷江上游水电开发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岷江上游聚落、城镇化发展类型与空间优化、流域可持续评价和决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

与会专家紧密围绕“一三五”规划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展开热烈研讨,在肯定了各领域突破和培育方向目前取得成绩的同时,针对不足和问题,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并对下一阶段工作目标、科学问题凝炼、核心成果产出、研究队伍建设及加强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党委书记关晓岗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下一步工作一要明确科研目标,加强对科研成果的集成和关键点的突破;二要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主抓各研究方向的核心成果产出;三要进一步创新与优化科研方法及手段,加强科研团队间的协同合作。

本次会议全面总结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各团队下一阶段的主攻目标和努力方向,为研究所“一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邓伟所长讲话

关晓岗书记总结发言

工作进展汇报

会议现场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