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成都山地所圆满完成“4.20芦山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任务

时间:2013-05-22   文章编辑:科技处   文本大小:【 |  | 】  【打印

 5月20日,由中科院成都分院牵头,以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为技术支撑单位,四川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住建厅、水利厅、林业厅、环保厅、民政厅、地震局、气象局、统计局、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参加的“4.20芦山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工作顺利完成,经项目领导小组同意,总体报告定稿并已上报四川省人民政府。

“4.20芦山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作为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基础性工作,于4月28日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29日上午由四川省常委、常务副省长钟勉召集成都分院、山地所和各有关厅局,宣布部署了该项重要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项目牵头单位是中科院成都分院,技术负责单位是成都山地所,并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钟勉任组长,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薛康、成都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王学定和山地所所长邓伟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工作组由山地所刘邵权研究员为技术负责(曾经承担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汶川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绵竹市清平乡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由孔纪名研究员、范建容研究员、陶和平研究员等专家及青年科研骨干30多人组成了评价组,副所长文安邦研究员直接指挥,邓伟所长亲自参与工作,并负责总体协调。项目领导小组聘请了四川省咨询委资环组副组长、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陈国阶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教授、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崔鹏研究员、四川省住建厅邱健总规划师、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长叶宏研究员为项目专家顾问,他们为该评价报告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进行了充分的把关,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参与该评价工作的有关厅局专家与领导对该评价报告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升和深化报告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指导性给予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自接受任务以来,中科院成都分院、成都山地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决定,快速组织科技队伍,高效率投入工作。4月29日下午,山地所立刻成立了项目工作组,并即刻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明确了项目工作分工、各小组负责人职责及各项工作完成的时间节点,还配备了后勤保障组,为顺利开展评价各项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5月6日、5月7日省政府召开两次会议,常务副省长钟勉和副秘书长薛康主持会议,就山地所完成的《芦山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大纲》向省发改委及相关厅局征求意见。5月13日,四川省政府召开项目工作会议,省长魏宏、常务副省长钟勉、副秘书长薛康听取了“芦山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初稿)”的总体汇报,并对项目组业已取得的进展表示充分肯定。5月17日上午,四川省政府召开《“4.20”芦山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征求意见稿)》座谈会,向参与项目的省发改委及各厅局征求意见。5月18日下午,山地所召开座谈会,向雅安市发改委、国土局等13个部门征求意见。项目组科技人员根据修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报告和专题研究进行修改与完善,并通过领导小组在省领导层面征询意见,最后同意报送评价总体报告和相关图册。

项目组科技人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料数据处理量大”等压力和困难,经过20余天的昼夜奋战,完成了“4.20芦山地震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报告。该报告分别从评价指导思想、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灾区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灾区自然地理环境评价,灾区人口和经济基础条件评价,灾后重建的国土空间适宜性与重建区域类型划分,灾后重建的人口合理规模测算,极重灾区重点城镇和集镇的重建条件分析及总体结论与建议等九个方面对灾区恢复重建提出了适宜人口规模和城乡居民点建设的总体范围、灾区恢复重建的产业导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在完成此次应急任务的过程中,成都山地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长期科研积累,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连续奋战,在项目参与单位的大力配合下,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委托的任务,为芦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和指导,彰显了“科技救灾,创新为民”的光荣科学使命。

 

四川省政府省长魏宏、常务副省长钟勉听取工作汇报

四川省政府专题会议征求相关厅局意见

向雅安市征求意见

成都山地所连夜布置开展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