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973计划项目“典型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特征、效应及其调控”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4月18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典型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特征、效应及其调控”工作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孙鸿烈院士,项目跟踪专家蔡运龙教授、尚金城教授、李锐教授,项目专家郑度院士、周成虎院士、丁永建研究员、何大明研究员等,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刘佳主管、中科院前沿局张鸿翔处长等以及各课题组组长及研究骨干、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等8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郑度院士和项目首席科学家邓伟研究员共同主持。 孙鸿烈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山地占据我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其水土资源状况不仅影响到山地本身,也影响到下游的发展,加强山地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内涵,还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往973计划项目缺少把“山地”作为主体对象的研究,希望项目组在未来5年实施期内积极探索,圆满完成预定目标,推动我国山地研究发展。项目专家组长郑度院士充分肯定了项目参与单位在山地研究方面的科研工作基础,希望项目组充分利用好973计划项目平台,加强内部组织协调与学术交流,围绕科学问题与国家需求形成有显示度的成果。项目跟踪专家蔡运龙教授在致辞中对项目如何满足国家需求提出了建议,并针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刘佳主管代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在致辞中希望项目组成员在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紧密围绕973计划基础研究的战略定位,加强各课题之间的互动交流,围绕项目整体设计方案和思路做出创新和特色,为我国的基础研究做出新的贡献。张鸿翔处长在致辞中对项目成功立项表示祝贺,对科技部给予项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期望各位咨询专家、跟踪专家和项目专家继续关注和支持项目的实施与进展。 首席科学家邓伟研究员代表项目组,首先汇报了项目的立项依据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案及研究基础和项目的管理运行方式,并对项目前两年的研究计划进行了详细介绍。随后,贾仰文教授、戴尔阜研究员、陈洪松研究员、熊东红研究员、石培礼研究员和邓伟研究员从“重大需求与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研究方案与可行性、研究基础与支撑条件”等方面分别做了课题层面的汇报。与会院士专家针对项目及课题汇报内容进行了深入评议和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建议。 会上,与会专家还就项目如何突出研究重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如何综合考量、课题之间如何协调一致、研究成果如何凸显创新并服务于国家宏观决策等重点问题,形成了系统性的意见和建议。此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973计划项目“典型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特征、效应及其调控”的各项研究工作全面开展。 邓伟研究员对与会专家和科技部、中科院对项目组支持和指导表示衷心感谢,表示项目组将按照要求,高标准完成项目任务书的各项内容。 该项目在首席科学家邓伟研究员的带领下,2014年获得科技部立项,2015年正式启动。这是973计划领域第1个明确指向山地研究的项目。该项目瞄准国家山地重大科技需求,围绕山地不同时空尺度水土要素耦合过程与资源效应、变化环境下山地水土作用失衡的发生机理与灾害风险、山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功能优化关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我国易受水分快速胁迫的太行山区、横断山新构造运动活跃区水土失衡和黔桂喀斯特区生态脆弱等典型山地为样板开展为期五年的科学研究,拟通过揭示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变化特征与过程,阐释其耦合机制和资源效应,动态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和揭示水土作用失衡机制,评估其影响与灾害风险;建立国土空间功能参量化方法和指标体系;阐释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功能权衡与协同机制,构建分布式山区水土资源利用多目标决策模型,形成山区国土功能优化、区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我国山区“三生”空间功能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并通过项目凝聚和锻炼一支自然和人文科学交叉的骨干研究队伍,建立交叉学科观测、实验与研究基地,促进我国山地科学研究的提升和发展。 该项目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持,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北京大学、中科院遗传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 孙鸿烈院士代表专家组作项目指导 郑度院士主持研讨会 项目跟踪专家蔡运龙教授作项目指导 首席科学家邓伟研究员汇报项目整体设计 研讨会现场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