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揭开地图的历史、文化、科学面纱:成都山地所地图科普著作《走进地图世界》正式出版
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陈昱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廖克研究员、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施曼丽副研究员共同编著的地图科普新著《走进地图世界》日前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得到了成都山地所及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是为纪念“国际地图年”(2015-2016)推出的精品地图科普图书,也是给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力作。全书三百余页,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地图的趣闻”,包括100个地图故事,从远古到现代,把读者引入色彩缤纷的地图世界;第二篇“地图的魅力”,300余幅各国彩色地图,使人赏心悦目;第三篇“现代地图与相邻学科的耦合”,反映地图多面性的特点;第四篇“地图的基础知识”,为广大地图爱好者接触地图学提供入门捷径。 书中围绕地图的历史基因,上下5000年、纵横百余篇,古今中外色彩缤纷的地图500余幅,既有4500年前刻在陶片上的巴比伦地图、3500年前甲骨地图,也有现代时尚的能看清自家房屋的高清卫星遥感地图,还有火、木、土星、地球等行星地图。围绕地图的文化基因,从丘吉尔巧施地图计、拿破仑错用地图,到荆轲刺秦王、南海是我国领土的地图新见证、《坤舆万国图》是明代中国人编的、郑和比哥伦布先到美洲大陆;再从地图的载体来看,有用石板、陶片、金、铜、羊皮、丝绢、木板和纸张,反映出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证明了地图的宝贵和实用。围绕地图的科学基因,面对全球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时代,地图又以科学时尚的的面貌而出现,如全球夜光地图,从各国的灯光亮度可以估算出生产总值、温室效应,用大数据制作的“人流监控地图”,可以预测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等等,地图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地图作为人类文化的结晶,历经千锤百炼,发展为与绘画、音乐并行的世界三大通用语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定为“国际地图年”,期间,我国第一部以地图文化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地图传奇》登陆央视,为社会公众奉上一场贯穿古今的地图盛宴。无独有偶,这部同期编撰完成的《走进地图世界》,以揭开地图历史、文化和科学面纱为主旨,用精美地图开阔视野、陶冶情趣。两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共同开创了地图科普新视野,为弘扬地图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