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成都山地所揭示早期成土过程中土壤有机磷的形态转化过程
随着成土作用的进行,土壤中的原生矿物磷含量因风化作用逐渐降低,有机磷则逐渐积累,成为生态系统有效磷的一个重要来源。土壤中的有机磷以多种形态存在,不同形态有机磷的生物有效性差异较大,然而,成土早期土壤有机磷的形态组成、转化及其与有效磷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成都山地所山地生物地球化学团队在前期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土壤年代序列(0–125年),采用31-P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成土早期表层矿质土壤中有机磷的形态组成及转化过程。 研究发现,磷酸单酯(42.6–51.5 %)和磷酸双酯(4.0 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eoderma上。 原文链接: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表层矿质土壤中磷酸单酯的主要组分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表层矿质土壤中磷的形态组成
|
![]()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