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亮点
研究亮点

成都山地所在突发型岩崩灾害形成机理及动力过程研究中取得进展

时间:2020-02-21   文章编辑:灾害重点实验室   文本大小:【 |  | 】  【打印

  我国西部山区岩崩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前兆特征不明显、危害大等特点。灾害发生后对灾害机理以及二次危害区域进行快速评估、确定合理救援措施和划分危险缓冲区,具有重要意义。2019814日,成昆铁路甘洛段突发山体滑坡,阻断成昆线并造成17人伤亡。事故发生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科研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灾害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何思明研究团队朱雷博士等通过对成昆线“8.14”山体崩滑灾害野外调查、成因机制分析和潜在风险预测研究发现,这是一起突发型岩质崩滑事件。由于该区域在78月份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崩滑区域右侧冲沟形成泥石流,在泥石流侧向侵蚀作用下,造成崩滑源区临空,并最终导致坡体失稳。基于SPH方法,对“8.14”山体崩滑进行了动力过程反演,计算结果认为,碎屑流最大运动速度达25m/s,此外对崩滑区域潜在不稳定块体的运动速度和堆积范围也进行了计算分析,认为不稳定块体垮塌后,最大速度达20m/s,成昆线也在其堆积范围内,将会继续对成昆线造成威胁。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1003,2018YFC1505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90433,41772312)等支持。该研究发表于国际灾害领域著名期刊 Landslides 

  文章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346-019-01343-z

“8.14”山体崩滑全貌及地形差值

“8.14”崩滑动力过程反演和不稳定块体动力过程预测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