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亮点
成都山地所在喜马拉雅山入湖冰川-冰湖系统演化过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冰川接触型冰碛湖是一类典型的冰川/冰湖系统,在我国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地区以及阿拉斯加、南美、新西兰等地区的一些冰川作用区很常见。喜马拉雅山是高亚洲冰川区冰湖溃决灾害集中分布的区域,其中段冰川接触型冰碛湖分布广泛。入湖冰川冰舌往往流速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冰川上游冰体向下游消融区的输送速率,进而加速冰川物质亏损。与此同时,冰川接触型冰碛湖扩张更快,加之可能受到冰崩的扰动,溃决风险往往较高。日前,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刘巧副研究员团队联合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云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在喜马拉雅山入湖冰川-冰湖系统中的冰-湖相互作用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研究团队针对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的西藏定结县朋曲上游一条典型入湖冰川——龙巴萨巴冰川,利用1988-2018年长时间序列冰川动态的遥感监测,对其冰湖扩张、冰川退缩以及冰川流动速度变化开展了深入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冰湖的快速扩张,龙巴萨巴冰川末端近30年来退缩速率高达-51.7 m a-1,同时冰川经历了加速减薄(1975-2000年为-0.9 m a-1,2000-2016年为-1.7 m a-1);然而,冰川的持续减薄并未导致冰川运动速度减缓,冰舌段流速曾发生较大的年际波动。过去30年间龙巴萨巴冰川经历了至少三次明显的加速过程,而最近一次始于2012年前后,之后表现出显著的持续加速趋势。研究指出,冰川流速变化与冰川末端崩解速率成正相关,加速最为显著的区域总是位于靠近冰湖的冰舌段,并随着冰湖扩张而向冰川上游方向延伸。该项研究充分证实末端冰湖对入湖冰川动态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冰川-冰湖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机制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刘巧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聂勇研究员、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Christoph Mayer博士、云南大学刘时银教授和吴坤鹏博士、湖南科技大学王欣教授和魏俊锋副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069、41571104、41761144077)、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山地可持续发展分中心和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C176240208003)等项目共同资助。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自然指数刊物)上。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0.116450 龙巴萨巴冰川后退与冰湖扩张过程 龙巴萨巴冰川流速多年变化过程对比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