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山地所考察并分析湖南省“6.10”山洪泥石流成因

时间:2011-06-22   文章编辑:灾害重点实验室 山洪室   文本大小:【 |  | 】  【打印

6月10日,湖南临湘市詹桥镇暴发山洪泥石流,导致46人死亡和失踪。面对严重灾情,成都山地所紧急部署,派出山洪泥石流专家奔赴灾区开展调查。6月13日陈宁生研究员率四人团队急赴灾区,对詹桥镇贺畈乡观山村山洪泥石流开展了应急考察,研究了其发育与成灾特征和致灾机理,为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考察发现:“6.10”临湘观云山村泥石流为大型泥石流,暴发于6月10日凌晨3时至5时,爆发规模为300年一遇以上。泥石流在贺畈沟4条支沟同时爆发,其流量最大分别达到了465.5m3/s、512.5m3/s、550.2m3/s和20m3/s,泥石流能搬运的最大颗粒重达56.43吨(直径4.4m,体积20.9 m3)。成灾的主要方式包括沟道山洪泥石流遭遇乡村道路堵塞改道、流量规模过大摧毁沟岸两侧的房屋和局部坡面泥石流冲毁房屋等。

此次泥石流主要是暴雨叠加区域干旱的结果。流域内花岗岩风化形成大量的花岗岩风化壳。其黏土颗粒含量低,内粘聚力小,区域植被以幼林为主,区内流域高差达600m以上。同时加上自2011年1月份以来临湘地区连续5个月的干旱,局部裸露风化壳土体开裂,孔隙率和渗透率增加,在遭遇300年一遇特大暴雨(6小时降雨量达275.6毫米)后,花岗岩风化壳与基岩在渗流作用下形成一个低强度滑动带,导致大量崩滑发生并沿沟淤积,在洪水作用下最终启动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目前考察组正在对“6.10”临湘大型泥石流灾害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将对湖南省临湘市詹桥镇观云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和今后泥石流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沟道中上部滑坡转化为泥石流

考察组冒雨考察灾情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13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