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2017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科考采访顺利结束

时间:2017-07-03   文章编辑:综合办公室   文本大小:【 |  | 】  【打印

  620日至30日,“2017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活动圆满完成川藏交通廊道沿线科学考察及采访工作。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文汇报、中华儿女、中国科学报等13家国家主流媒体的20余名记者随行采访报道。 

  此次记者行活动是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科院成都分院以及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共同策划组织,并得到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铁二院的大力支持,旨在全面展现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科技工作者自建所以来潜心扎根西藏,支撑川藏公路、川藏铁路(在建)、川藏高速公路(规划)、输油管线、电力设施等重要线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科研成果与奉献精神。 

  20日,主办单位在成都举行了“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媒体座谈会,山地所副所长崔鹏院士介绍了“一带一路”国际综合减灾计划推进情况,文安邦所长、陈晓清副所长、游勇研究员分别就成都山地所在川藏交通廊道建设中的历史贡献、减灾防灾技术难点和已取得的科技成果等作了详细介绍,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山地所老、中、青三代科学家献身山地灾害事业、服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风采。与会媒体记者还现场观摩了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室内模拟实验。 

  从21日开始,媒体记者们从成都出发,历时十天,经四川省的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跨越金沙江进入西藏的芒康、左贡、八宿、波密、米林,最后到达此行目的地林芝。考察采访期间,媒体记者一行先后在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科学传播局新闻联络处处长熊德、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副所长陈晓清、纪委书记蔡长江和总工程师游勇研究员的带领下,沿途经过了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流域,并重点考察了对川藏交通廊道工程建设及运行影响较大的日地沟泥石流、毛垭坝滑坡、旺北村滑坡、森格宗泥石流、米堆沟冰湖溃决泥石流、古乡沟冰水泥石流、易贡滑坡堰塞湖灾害链等典型灾害点,实地考察了川藏公路、川藏铁路、川藏高速公路沿线的大渡河、怒江峡谷、帕隆藏布等典型路段的山地灾害情况,并听取了中科院STS计划“川藏铁路山地灾害分布规律、风险分析与防治试验示范”项目组关于川藏铁路沿线山地灾害特征、选线方案、减灾防灾对策和防治方案等的介绍。 

  途中,媒体记者们时常冒雨考察,不顾疲劳采访报道,在行车途中完成稿件。途中亲身遭遇川藏公路海通沟路段滚石崩塌、获悉6·24茂县山体垮塌等事故,他们或现场采访、或电话连线,及时向公众传递灾害现场信息,第一时间解答公众对雨季山地灾害的关注和疑虑。 

    通过此次记者行活动,展现了成都山地所自建所以来在川藏交通廊道防灾减灾中的的重要历史贡献,传播了中科院专家在攻克川藏公路山地灾害防治难题、科技支撑川藏铁路选线及川藏高速公路规划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宣传了研究所面向未来、在川藏交通廊道建设及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中的重大科技布局,也是对特色所建设的有力促进和推动。

记者采访毛垭坝滑坡堆积体情况

陈晓清副所长介绍米堆沟冰湖溃决泥石流情况

游勇研究员介绍古乡沟泥石流情况

记者采访易贡滑坡稳定性3D激光扫描

合影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蜀ICP备05003828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1669号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189号 邮编:610299 | 联系我们